“你身边有那种总不看场合开玩笑、做事随便的人吗?”这样的情况,其实很多人都遇到过。最近,李乃文因为做派随意、没有分寸,被网友批评,这事让不少上班族和退休朋友都觉得很能理解。人红了,确实容易忘了分寸,但规矩这事,谁都逃不开。
李乃文这些年不算娱乐顶流,靠的是综艺上的随性、有趣,突然变得很受欢迎。观众本来还挺买账,看他搞笑、没偶像包袱,觉得挺好玩。可去年到今年,他上了不少综艺,“李乃文式幽默”差不多成了固定标签。很多人觉得他亲切,就是老邻居一样,活跃,接地气。
但问题来了,综艺上的“傻白甜”一套,放到正式场合就不灵了。最近宣传电视剧《归队》时,李乃文在剪彩活动上当嘉宾,被安排在C位。但他全程和旁边的人嘻嘻哈哈,主持人讲背景时他也没停下手头动作,还笑得挺开心。最出名的那一幕,是他剪彩慢一拍,剪刀卡住,彩带剪不下来。事情闹大了,其实最大的问题,是他一点没把这事当回事,最后还把剪下来的彩带随手扔地上。
站他旁边的企业负责人,脸都黑了。现场气氛本来挺热烈的,一下变得很僵。李乃文转头跟粉丝打招呼、比手势,完全不在意刚刚发生了什么。等视频传到网上,网友直接炸锅:“50岁的人,连最基本的现场礼仪都不懂?”不少退休的网友也觉得有点不能理解,“这么大岁数了,还分不清场合,合适吗?”
其实,“没分寸”这种事,谁生活里都见过。工作时候有同事太过随便,团队感觉就会受影响。年纪大的长辈也常劝年轻人,“不怕你不会说话,就怕你不会看场合”。李乃文的事大家为什么关注?普遍也像大家身边的那些“只顾自己好,不管整体气氛”的人。尤其是公共活动时,这表现让人心里梗得慌。
有人说:“随性点也没错,过头就让人不舒服。”职场的大家都懂,总有些人喜欢哗众取宠,结果团队氛围被破坏。退休的人聚会,本来想热闹一下,结果就怕有那种总讲不合时宜段子,场面下不来台。其实大家要的是彼此尊重和舒服,不是你自己觉得轻松就是好。
回头看李乃文,他在综艺上让自己“无形中就是开心果”,但线下场合还这么轻浮,就让人有点受不了了。特别是事情闹到网上,所有赞的、批的言论都出来,有人说他真实,也有人看到了自己的影子。可现实不欺人,“该正经的时候得正经”,不然会被吐槽,“表面幽默,实际没礼貌”。
其实,自己“能不能分清场合”并不难判断。像剪彩这种活动,别人都正襟危坐,你却满不在乎,旁人心里多少都会有想法。李乃文最后还对粉丝笑脸如花,却扔彩带的那一刻,被摄像头全部记录下来。大家都知道,这种小动作最容易留下坏印象。不是大家太苛刻,真的是在家、单位、朋友聚会,这种事情都太常见了。
退休的人讲过类似的事。你以为退休轻松了,邻里间组织个活动,有人不能控制表现欲,气氛就没了。有时候一句多余的话,或者忽略别人的小动作,更容易添堵。其实大家都在看,谁更懂分寸,谁则成“众矢之的”。李乃文的那一刻,就是活生生的教材。
这几年综艺带火的不止李乃文,娱乐圈的“人设”几乎每个明星都有。但普通人看这些热闹,是因为生活里“类似现象太扎眼”。不分场合,越老越随便,原本有优势的好人缘很容易散掉。评论区里,大家说的直白:“瞧瞧他,成名后更放飞自我,圈外的人该怎么看?”
最难的是,大家其实不喜欢做作,人都希望身边朋友或同事真诚一点。可这不代表可以“随心所欲”。你觉得随性的举动,可能别人会觉得没规矩,甚至很反感。在家合适的,不一定能带到单位;单位习惯的,也别全带到外面。分清这条线,大家都好相处,否则真的会变成别人口中的笑话。
其实现代社会,大家越来越在意礼仪和边界,无论公司还是社区,规矩都成了衡量受欢迎程度的重要标准。李乃文的问题,是没把这种边界当回事。别人看笑话,也许就是一闪念,但让你掉分的,是这些被忽视的小细节。
有些人就是不喜欢按套路办事,觉得轻松自然最好。但所有“随便”都要有个度。你说话办事要考虑别人感受,尊重别人时间和努力,不是谁给面子都能当笑谈。李乃文的事情提醒大家,“真正让人喜欢的不是个性,而是适当”——这种分寸感会帮你在群体中更舒服地相处。
反思一下自己:有没有因为讲笑话过头,把场面搞崩了?有没有因为不注意举止,让别人看低?这些其实都是常见的教训。偶尔失误无妨,怕的是习惯了不分场合,把舒服当成了理所当然。
和身边的人相处,大家其实都盼着“懂分寸、会看场合”这种人。李乃文剪彩时的那点小事,不全是明星的问题,也发生在你我之间。别小看了那些日常的细节。好的印象,往往是一点点积攒的,差的口碑,也是一点点丢掉的。
圈子越大,规矩越重要。你可以偶尔搞笑、展现个性,但千万别老想着靠哗众取宠吸引注意。随性不是错,没规矩才叫让人疏远。以后再遇到不懂分寸的人,或许你能笑一笑,但心里肯定明白,他到底哪里做得不对。
“做人做事,舒服不过‘有点分寸’。”无论在哪,别把没规矩当做真实,别把随便当成了本事。这样,哪怕你不上综艺,依然能很受大家欢迎。你说呢?
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