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
0

0

收藏

分享

放弃中国国籍改投日本,结果日本拒收中国不要,今成夹缝中的黑户

闲适逛夜市 · 昨天 13:02
人生有时候就是这么拧巴,你拼命往外闯,转了一圈,却发现最想念的还是那盏楼下的旧灯。李文彪的人生啊,有点像咱们小时候玩玻璃球,手里攥着五颜六色的,总想试试对面的那颗,结果真碰过去,才晓得还是自己的最好。你说他后悔吧,镜头前真哭得一塌糊涂:要是当年没把中国国籍扔了,现在也不会成了“流浪汉”似的,连家门都不好进。可这世上的事呐,你拉拉扯扯,都是自己当年那一高兴拍板,“我改籍!”现在想回头,难,比爬坡还难。
1.jpeg

回到头来,我们还是得问一句:李文彪,为啥非要放弃中国国籍这么干净利落?到底是哪根筋搭错了,让他一步步把自己堵在了外头?
李文彪1952年出世,家在上海老弄堂里。说起来那地方,估计现在小年轻不太知道,铺着青砖的窄巷子,老楼梯嘎吱响,院子里有凉棚晒太阳。家里有点条件,不算阔绰,也比寻常人过得精细,两层小楼,八仙桌上永远擦得油光,碰上节日还能尝口西饼,喝茶配点小点心。这日常啊,细细碎碎,却有自己的温度。
2.jpeg

他妈对孩子寄托高,英语家教早早请上。从初中起,各种单词儿叽呱乱飞,后来一路拱进外语重点,再蹭进了名牌大学外语系。毕业那会儿,全家跟过年一样,亲戚都夸:“这孩子能耐,准要飞黄腾达了!”李文彪自己也憋着那口气。他进了美国外企,说白了,这在八十年代老上海,那就是谁家饭桌上的话题人物。
办公室里光景不错,高级打字机噼里啪啦作响,老外同事吹牛皮都是国外见闻,李文彪下班回家,家里电视刚买新的,哥哥邻居都来围观。欧美的杂志,帝国大厦、曼哈顿夜景,都是新奇事物,大家时常说:“哎哟,人家外国就是不一样。”
3.jpeg

有一回,公司专程请来美国高管,开培训会议。那位洋人手一挥,亮出折叠手机——在那年头就相当于现在刚发布的高科技玩意儿,整个办公室都凑过来瞅。那场面啊,不夸张,说是“震撼”都不为过。从那以后,李文彪心里长草,总觉得外头月亮圆,什么新技术新玩意儿,都是外国来的。
其实没啥别的,就是那个年代人普遍憧憬“走出去”。李文彪跟朋友常打趣:“国内咋能和国外比,将来要有机会,咱得见见大世面!”有点像现在小年轻刷视频想留学,可那会儿资讯远没那么开放。出国在那时候,是改变命运的符号。
4.jpeg

1989年,公司忽然说要派驻玻利维亚去拓市场。这消息一炸,李文彪心里一阵激动。父母一听,全部拦着:“你看现有工作稳当,家又在弄堂,祖宗三代都没离开。”但李文彪固执,觉得上海终究只是个起点,大世界才是人生。他干脆把房子全卖了,腾空积蓄,去派出所排队退出中国国籍。那会儿只觉得自己是“自信满满闯天涯”,一点都没犹豫。
可落地玻利维亚——刚下飞机,先是高反,头胀脚软;英语彻底用不上,办事用的全是西班牙语。他靠着几句蹩脚的“Hola”,和小贩套话都成问题。人家问货临时候,他一句话卡半天,连买土豆都被黑了好几块钱。这生活一下从“高档办公楼”变成“街头打杂”,李文彪心里那个慌,手头钱也嗖嗖地见底。
5.jpeg

为了养活自己,他日头在小铺干活,晚上省着饭钱去学西班牙语。弄堂里的少年郎,这会儿变成了街头学工,陌生的城市,陌生的脸孔,晚上偶尔路过玻利维亚的市场摊,鼻尖闻到油炸味,竟是最亲切的烟火气。学语言很煎熬,有次音发错了,小贩当他二百五多收钱,他心里苦得很。总算熬到半年后,找到了一家中资贸易公司做杂役,收入稳了点——但哪有上海的安生。
玻利维亚这一呆就是五年,看似闯出点名声,可李文彪内心始终落寞——电视里播的是日本的新干线,东京的繁华夜夜闪烁,他下班买报纸,看见各类日本企业都在全球攻城。梦想又起了变化,“是不是东京才是真的舞台?”
6.jpeg

于是存款全换成了日元,行李收拾清爽,飞到日本。他以为东京就是未来,从实际登陆到心慌没用多久。语言关卡,一次不比上次简单;申请入籍的手续,便利店打工的彻夜劳累,每碰一次材料就碰一次钉子。冬天搬货手冻得生疼,表格填错,材料退回,感觉像丢了魂。考试那天,考场里全是小年轻,他揣着笔竟也发怵,考完觉得“这下没戏了”。
钱不够,又没身份,只能找黑工。在日本的后厨洗盘子,老板只让夜间干活,热气压得喘不过气。一次摔碎碗结了手,自己裹布条接着干。晚上睡地下室,老鼠跟着抢食物,杂物都靠纸箱封。警察夜里突查,前窗翻窗救急,从铁梯滑下摔肿脚,连医院都不敢去——流浪的滋味,那一刻全体会到。
7.jpeg

直到2000年冬,那封信闯进日本的灰色早晨。父亲的字迹,母亲病重,“盼归”写在纸上,彻底击溃了李文彪的硬壳。这会儿他才真想回家,可去大使馆排队,前头的学生聊回国机票,他连招呼都不敢搭。工作人员翻材料,摇头摊手,那句话冷冰冰地砸过来:“放弃国籍,不予办理。”他仿佛被定住了,门口冷风里突然跪下——那一天,他的“归国梦”比过去十年还要遥远。
三天后,靠一个老乡房产做担保,总算批临时签证。他赶到医院,母亲瘦得像根枯枝,递过来一张老照片。那一刻,所有远方的理想都塌了,他明白弄堂的炊烟,才是自己的根。
8.jpeg

现在他回到上海,坐在石凳上看孩子放学,每次社区做活动都用玻利维亚的破怀表和刷盘子的日本橡胶手套当“道具”,和年轻人聊“外面的世界”。他常常抚摸旧表,慢慢地说一句:“人有根,才活得实在。”外面世界再美,也没自己熟悉的弄堂踏实。大家听完,有时候会笑,有时候沉默——但谁心里没有点牵挂呢?
李文彪的故事,也许就是一句平常的道理:路能走多远,家在哪里,才决定你安身立命的底气。国籍,不是一张纸,是埋在心里的归属。人总说“世界很大”,但大到不能回家的时候,才真的明白什么叫无处可归。
9.jpeg

我们其实也一样,不管年纪多大、走得多远,家门口的堂屋、楼后的树影、那些我们的根,永远不是说割舍就能割舍的。外面月亮大,风吹了,总觉得还是自家土壤捞得住脚。你说,要是当初,李文彪没那样拍板……但世上的悔,哪有真能再来一回?
这算是一个人的故事,也是千万人心里的故事。哪天你站在陌生地方,也许会突然明白——归来的路,比远方更长。
10.jpeg


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