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
0

0

收藏

分享

放弃中国国籍改投日本,结果日本拒收中国不要,今成夹缝中的黑户

热情芒果N2P · 昨天 13:03
说出来你可能不信,现在还有人因为冲动丢了国籍,结果人财两空,连自己的老母亲都没法回国照顾,说白了,就是亲爹亲妈最后都等不到一声“儿子,我想你”。这事就发生在李文彪身上,他那九十岁的老娘,生平性子慈善,打小把李文彪宠得天上地下没来由。当年,他一心要去日本,“金山银海”,结果把自己活成个没根的人。你要说他不想家,真不是,这十多年里,李文彪想回去的念头,是眼泪都憋成河了,可无奈,他连当中国人的资格都丢了。
1.jpeg

李文彪的这桩事,里头曲曲折折,说起来还得从他年轻的那些得意劲上讲。他生在建国刚过几年,家里条件真是好得出奇。那时候,全国好像都在节衣缩食,连糖都舍不得多买一块,但人家李家饭桌上从来缺不了。小时候,他穿得比同龄人齐整,鞋子是外国货,连课本都能用补习班的进口纸。别说,他是有点天分,小时候数学比赛,奖杯拿到手软。再加上爸妈花钱培养,李文彪成绩一直算得上能叫人家“别人家孩子”。他后来进了外企,那会儿在中国,外企多少让人艳羡,你给他排队递简历,他都未必看得上。
等到了八十年代初,风气一变,大家都憧憬新生活。外企开进中国,工资福利一下把国企甩出几条街。李文彪越混越滋润,住电梯公寓、喝意大利红酒、开辆二手宝马——那年月,我在南方小县城见到第一辆进口车,整个农贸市场的人都围着拍照。这日子在李文彪眼里,只是新起点,没什么叫满足的。他觉得自己早晚要混出国际风范,别人崇拜的外企不过是平台,真正“人的未来”,全在国外。
2.jpeg

没多久,公司有了南美洲项目,说是去玻利维亚,一年工资能顶国内两三年。要求不少,要会外语,要学历过关,李文彪咬咬牙报名,顺利被选上。那天他回家,满脸兴奋,叫老母亲快把房本、银行卡、车钥匙都拿来。老太太还以为是儿子发达了要投资买房,谁料人家是打算彻底“断根儿”——房子卖了,户口注销,直接办了玻利维亚的国籍。
老太太当场懵了。这事在小区传开,很多邻居都跟我奶奶一样觉得丢人,“好好的中国人,脑子坏了才非得换洋身份”。可李文彪不听,他觉得就算母亲怕生怕死,他也能飞出去看看世界。临走时还嚷嚷着,等挣了大钱一定接父母来南美。母亲捏着儿子的手,哭了半宿,那真正是隔着万里,把心疼哭进骨头里去了。
3.jpeg

去了玻利维亚,李文彪才算明白,什么叫做“人在异乡”。别说经济,他刚下飞机,连路都问不明白,超市结账时他愣是把现金和银行卡全递出去了,小姑娘一脸无奈。当地人看他是外国人,只当个笑话,能开工资但从不真当自己人。李文彪自认在国内吃惯了大饭店,到了玻利维亚自己煎鸡蛋都烫伤手。房子租得贵,平时买菜花销也大——有一回他打电话回家,老太太说:“你那工资多多少?”他嘴上应着好,心里清楚,那点钱在上海真不算什么,到这边连请人吃顿饭都得盘算好半天。
几年下来,李文彪算是淋漓尽致地体会了什么叫“无依无靠”。玻利维亚的经济远不及中国蓬勃,有本事也局限在当地,只能算个中产。他试图建立点小事业,学会了西班牙语,想跟当地人做贸易。但没资源,没关系,怎么努力都撞墙。李文彪有几次真恨自己,后悔为啥当初那么冲动,可话说回来,玻国籍一换,连回家都费劲。
4.jpeg

正在他一筹莫展时,朋友跟他说:“你要投奔发达国家,去日本看看。”那时正值九十年代,日本如日中天,东京街头霓虹灯让人眼晕。老李带着满腔希望买了机票,一路飞到东京,准备“再战职场”。下飞机第一天,他就傻眼了,日语一句都说不利索,只能指着餐单里面的照片点菜。职场竞争也不是国内那套,报到公司一周,每天加班到凌晨,人连厕所都不敢多去一趟。上司看他外国身份更是冷淡,李文彪撑不住,心想“拿日本国籍就容易多了”。
问题就摆在这里,玻利维亚国籍早已放弃,日本国籍光排队都比考公务员还难。他提交了材料,办了好几次,全都被拒,连临时居留都险些没保住。钱开始不够花,他只好在东京边打工边等消息。那段时间,住在五平米的出租屋里,隔壁是个菲律宾女工,两人因为地契没写齐,时常为谁先抢厨房争吵。
5.jpeg

李文彪最难熬的是,一通电话从中国拨来:“你妈病重。”他这个心,就像被一根绳子拴着,绞得阵阵疼。他想回国,怎么回?中国这边查身份,没户口没国籍,连签证都下不来。老太太最后只剩一个心愿,“想再看看儿子”。李文彪没办法,只能厚着脸皮跑去中国大使馆,把自己的惨事哭诉了一通。工作人员也愣,哪见过这种自断后路的老留学生?反复协调,最后帮他批了临时回国证。
等李文彪回到家,当地邻居在楼下都围起来看热闹,“这不就是那个当年挤出国的?”李文彪悄悄进门,看到母亲躺在床上,脸色苍白。他一只手拉着老太太,哽咽半天都没说上话。临终前,母亲只说了句:“儿啊,折腾什么劲!”后来,老太太还是走了。
6.jpeg

李文彪出了灵堂,坐在院子里抽烟,一根接一根。那会儿整个小区下起了雨,没人搭理他。他说自己不敢见老朋友,不敢和亲戚打招呼。问他后悔吗?他只说:“有些门,进了就出不来。”再后来,临时回国证快过期了,工作难找,哪儿都不归属。他又去找大使馆,已经有人认识他了,共情倒也不是没,但规定死板,说只能再帮一回。
市面上常说,一夜暴富、身份转换能改变命运,李文彪用半生做了这场试验。到头来,所有的“洋身份”都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在外头流浪。日本不是他的家,中国一纸户口也只是规矩。李文彪的故事,也许只让一些闯荡圈子的人嗤之以鼻,却让我记住一个细节——老母亲在最后病重,手里攥着当年儿子出国卖房的字据,日日盼盼,就是没有盼来他一句问候。
7.jpeg

这样的结局,或许很多人都无法接受。但想想你身边那些总盼着“过上国外好日子”的朋友,你是否也曾劝过一句:“再好也有自己的家”?李文彪把家舍了,把国丢了,到头来连身份都要靠别人可怜一回。他的故事,是不是值得我们多想两句?

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