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个女人,她赢了邓亚萍,然后用日语大喊了一声。
一声“吆西”。
就这两个字,像一块石头扔进水里,波浪一下子就散开了,这么多年了,好像还在震着。很多人就是因为这两个字,记住了她,也把她推得远远的。她叫何智丽,后来又叫小山智丽。
她为啥要这么做呢?事情要从头说起,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。
她本来是上海姑娘,从小就打乒乓球,打得很好,一路打进了国家队。那时候,她是中国队的一员猛将,为国家拿了不少牌子,世界冠军都拿过。
事情的转折,发生在1987年。
新德里世界乒乓球锦标赛,她打进了半决赛,对手是队友管建华。教练组在比赛前找到了她,说让她“让球”输给管建华。
为什么要让球?
教练们觉得,管建华的打法,在决赛里对付韩国那个叫梁英子的选手更有把握一些。为了最后的金牌,为了保险,他们觉得牺牲掉何智丽的比赛是值得的。
可何智丽不这么想,她觉得自己也能赢。她没听话。
比赛场上,她没有放水,一分一分地打,最后3-0赢了管建华。队友输了球,坐在那里发呆。教练们一个个黑着脸,离开了赛场。
她靠自己打进了决赛,也真的赢了韩国的梁英子,拿到了世界冠军。
可这个冠军,拿得心里不舒坦。她虽然赢了比赛,却好像输掉了别的东西。回到队里,她被批评了,后来还被取消了参加奥运会的资格。
她觉得自己受了委屈,一身的本事,却得不到信任。心灰意冷之下,她选择了退役,离开了她奋斗多年的国家队。
生活总要继续,球不打了,人还在。
就在那段时间,她遇到了一个叫小山英之的日本人。他也是打乒乓球的,父亲是中日友好协会的会长,经常来中国。小山英之对何智丽很仰慕,在赛场上看过她的风采,就喜欢上了。
他给她写信,一封又一封,说着自己的心意。
一个人在失意的时候,有人这样关心自己,心里总是暖的。他们两个人,就这样走到了一起,后来结了婚。
结婚后,何智丽就跟着丈夫去了日本。她在那里放弃了中国国籍,加入了日本国籍。她还把自己的名字改了,跟着丈夫姓,叫小山智丽。
这个决定,让很多人都想不通。
在日本,她心里的乒乓球梦又活了。她不想就这么放弃,她还想打球,还想站在赛场上。在丈夫和家人的支持下,她又重新拿起了球拍。
她加入了日本乒乓球队。
这意味着,有一天,她会站在球网的另一边,面对着她曾经的同胞和队友。
那一天真的来了。1994年的广岛亚运会。
她一路过关斩将,连续打败了中国队的陈静和乔红。这两个人,以前都是她的队友。现在,是她的对手。
决赛里,她面对的是邓亚萍——当时中国乒乓球的领军人物。
比赛打得难解难分。
小山智丽以3-1赢了。她赢了邓亚萍,拿到了亚运会金牌。那一刻,她所有的委屈、不甘、压抑,好像都爆发了出来。
然后,她喊出了那句“吆西”。
她说,为日本拿到冠军,比她为中国拿冠军时还要高兴。这些话,通过电视传遍了中国。
赛场上的中国观众不干了,很多人骂她。
她的人生,好像被这一场胜利和那一声呐喊彻底改变了。事业上她好像证明了自己,可是她的婚姻生活,却慢慢走向了另一个结局。
她和丈夫小山英之的感情,不像开始时那么好了。
后来,她发现丈夫出轨了,对方还是他队里一个年轻的女队员。这个打击,对她来说很大。她为这段婚姻付出了很多,甚至改变了自己的国籍,到头来却是这样的结果。
她选择了离婚,官司打了一阵子。
离婚后,她一个人在日本生活,继续打球,但也慢慢淡出了赛场。年纪大了,总会想起家。
她不止一次地对媒体说,她想回上海养老。
上海是她出生的地方,是她的根。她说,她在日本生活,心里还是觉得自己是中国人。
可是,想回来,也不是那么容易。
过去的事情,就像刻在石头上的字,抹不掉。那句“吆西”,还有她披着日本队战袍的样子,很多人都还记得清清楚楚。
有人说,她当年是被逼无奈。
也有人说,不管有什么理由,都不应该代表别国打自己的祖国。
对与错,现在再去评说,好像也晚了。
她的人生,和乒乓球绑在了一起。乒乓球给了她荣誉,也给了她争议;给了她爱情,也带来了伤痛。
这么多年过去了,她也老了。
不知道她现在,是不是还在想着回上海安度晚年的事。
一个女人,一个运动员,她的一生就这样被裹挟在各种选择和争议里,走到了今天。
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