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
0

0

收藏

分享

内娱顶流:批量下海,遗弃粉丝

最人物 · 昨天 15:26
1.gif

2.png

2025年,或许可以称之为“粉丝含泪觉醒”元年。仅今年春夏,就有数起大型“脱粉”事件。


近有5月10日王俊凯工作室和3月25日曾黎工作室分别被爆出倒卖粉丝礼物。


后者被称为“史诗级灾难公关”,致使铁粉取关脱粉,为3年感情祭出一封手写道歉信,以一句“缘分已尽”收尾,黯然离场。


还有3月24日闹得沸沸扬扬的张颂文扔信事件。粉丝小心翼翼递出信件,转眼却被当面扔出车窗外,一纸深情被践踏得稀碎。
最让人寒心的,莫过于3月28日的“门童事件”。
缅甸7.9级大地震波及邻近的泰国,面对危及生命的险境,韩国男子组合“门童”弃粉丝如敝履,自己搭上脱险的航班,逃之夭夭。
这不仅是一起起脱粉事件,更是对“粉丝经济”情感契约的清算时刻。
当那些用时间、情感和金钱搭建的偶像幻象,在一朝土崩瓦解后,粉丝们才含泪觉醒:
偶像们“捞钱却不担责”,而自己不过是随时能被替代、被切割、被遗弃的“流量工具人”。
3.png

4.png



599元的卫衣,第一天穿出门,第二天成了车座贴膜。这不是段子,而是现实。


5月6日,“白敬亭潮牌质量”话题冲上微博热搜,有网友无奈吐槽,他购买的白敬亭潮牌GOODBAI卫衣背部胶印图案竟然直接印在了车座上。


一夕之间,潮牌变“嘲”牌。


这并非GOODBAI第一次“翻车”。去年,该品牌就曾因一款售价699元的牛仔外套被上海市监管局通报pH值高达9.0(标准值4.0~8.5),容易引发皮肤过敏和感染,被推上风口浪尖。


5.jpeg

网友在社交平台发文


公开资料显示,GOODBAI成立于2021年,设计师上官喆持股比例为29%,法定代表人李勇持股10%,白敬亭则持有该公司41%股份——


核心位置,一目了然。


娱乐圈里,白敬亭不是第一个“下海”搞副业的明星。


先不提明星们最爱的“老牌副业三件套”:开餐饮、奶茶店、收加盟费,光是跨界潮牌这条还比较新的赛道,明星们早就扎堆捞金了。


早在2003年,还没爆出“艳照门”的陈冠希就创办了自己的潮牌CLOT,一度登上纽约时装周。如今20多年过去依然坚挺,比他在娱乐圈混的工龄还长。


2010年,在当时320万微博粉丝的“撑腰”之下,谢娜的潮牌“欢型”创下淘宝开店首日成交额6位数的成绩。


不过,由于服饰版型设计“土味”过重,此后没人再买账,彻底沦为谢娜的黑历史。


6.jpeg

谢娜向媒体吐槽:做生意压力大,本都没回来


如今,明星潮牌热蔓延依旧。


黄明昊推出TWDEX2、华晨宇创办Born to Love潮玩手办品牌、陈伟霆打造CANOT WAIT潮牌、王嘉尔的TEAM WANG、王鹤棣在24岁生日宣布成立D.Desirable潮牌……


据统计,内娱主流明星开店数量已超300家,超60%的明星都有自己的潮牌。可以说,无潮牌,不顶流。


不过,天花板的价格,脚底板的品控,似乎成为了明星潮牌的通病。


褪色、肩线发黄、异味扑鼻……消费者花的是轻奢入门的价格,却只享受地摊货的品质。


2022年,欧阳娜娜的天价潮牌“nabi”狠狠击碎了无数nabi女孩的梦。


一套平淡无奇的聚酯纤维纯白睡衣和浴袍,号称“云朵触感”,标价高达988元。结果被做过6年服装设计师的测评博主“大四喜”发现成本仅55元。


还有148元的纯白眼罩、388元的纯白围巾、458元的纯白裤子……一套下来,被网友戏称为“皇帝的新衣2.0”,还有网友调侃道:


“可能这年头sabi多,
娜娜的nabi市场定位还是很准确的。”


7.jpeg

欧阳娜娜身穿nabi纯白睡袍


2023年,致力于明星潮牌“打假”的“大四喜”又购买了鹿晗的潮牌Un Garcon Charmant,发现售价1500元的服装成本竟然仅60元左右。


而且车工粗糙,到处都是断线和线头,是一件“毫无诚意且毫无水准的割韭菜衣服”。


8.jpeg

测评博主“大四喜”发出指责视频,引发争议


面对质疑,品牌方敷衍地搬出“7天无理由退换”作挡箭牌。鹿晗则在社交媒体发文:“还是键盘侠好当”。粉丝也摆出“护主”的架势:


“我乐意花1500元买鹿晗的名字。”


短短一年不到,薛之谦潮牌DANGEROUS PEOPLE(下称DSP)也步上后尘。


2024年初,DSP羽绒服填充物被检测出可能影响人体激素分泌,严重或导致性早熟和不育等问题。
然而,就在上海市监管局通告一个月前,薛之谦还和小杨哥身穿DSP直播带货,链接上线1分钟即售出1万件。


9.png

薛之谦在疯狂小杨哥直播间带货


每次翻车后,品牌方都熟练地滑跪,火速下架并致歉。然而,次次道歉,下次还犯。毕竟互联网没有记忆,而粉丝会为偶像的过错选择性失忆。


重重质量疑云之下,最手忙脚乱的不是品牌方,更不是明星本人,而是掏钱买单的粉丝。


在舆论风暴中,他们的第一反应往往不是维权,而是本能地为偶像辩护:


“哥哥拍戏那么忙,哪有时间管工厂?”
“明星只是股东,不要绑架他!”
“质量问题找客服,别带艺人!”


令人困惑的是,在品牌宣传期,明星还是那个“亲力亲为的潮牌主理人”,是“全程参与设计”“监工到凌晨”的品牌灵魂。


可一旦产品出现质量问题,他们立刻变成了“不干涉具体业务的无辜投资人”。


身份切换之自如,堪比影帝。


10.jpeg

白敬亭为GOODBAI拍摄的研发海报


当粉丝的情感与信仰被商业化,他们就不再只是单纯的支持者,而变成了品牌危机中的第一道防火墙。


粉丝不仅要花钱买单,还要在危机时充当客服、反黑、自媒体公关三合一的角色。


反观赚得盆满钵满的明星们,当品牌风光时,享受溢价红利;当产品出事时,却快速撇清关系,将花了真金白银的粉丝推向前线顶枪。


这样的关系,真的对等吗?


11.png



深谙致富经的明星们,或许没空理会粉丝的感受,他们正埋头深耕各种掘金赛道。


其中,一条时髦而刺眼的赛道便是二手经济——倒卖粉丝礼物。


最先打开这条赛道知名度的是“快乐家族”成员。


2020年,“快乐家族”收礼门和倒卖事件引发舆论哗然,有网友扒出吴昕的二手平台账号,两年卖出8480件商品,其中赫然出现粉丝精心挑选赠送的Hello Kitty水晶摆件。


而杜海涛账号被曝事发后迅速清空252条交易记录。


近9000件商品的庞大交易量,不只是因为“粉丝给的实在是太多了”,他们还把同行们送的礼物也悉数变现。


早在2019年,吴昕以60元售卖钟汉良送的定制玩偶被曝光。杨迪更惨,他在一档节目中透露,他是自己意外发现吴昕和杜海涛倒卖了自己送的礼物。


12.jpeg

杨迪吐槽自己送的礼物被吴昕和杜海涛倒卖


在赚钱面前,明星们真正做到了一视同仁。


出了事,没事,明星们道歉了事。一句“账号由工作人员打理”轻松甩锅,继续闷声发财。


13.jpeg



5年过去,娱乐圈似乎永远循环着同一幕戏码。这次轮到了曾黎。


今年3月,她的铁粉“十三州府”发现自己花费大量心血为其制作的徽章,被明码标价88元挂在二手平台出售。


更刺痛她的是,卖家主页竟然挂满曾黎推广过的产品,由此她推断是曾黎团队成员所为。


“十三州府”多次尝试与曾黎工作室沟通未果,最后只能与卖家对峙,得到的是冷淡的一句“随缘”。


14.jpeg



自从三年前粉上曾黎,“十三州府”每天都会认真记录二人见面的时间,还以曾黎粉丝的名义积极参与公益。


可她倾注三年情感的徽章,却被人三秒挂上二手平台变现。于是,“十三州府”愤然发声,表示脱粉。


事件迅速发酵后,曾黎工作室才迟迟回应。


仍然是熟悉的剧本:称系“员工个人行为”,并强调曾黎本人“完全不知情”。不过,这次曾黎团队还“加戏”报警,伦理剧秒变刑侦剧。


但一个月后,剧情再次反转。


4月29日,“十三州府”发布手写道歉信,称自己未核实清楚事实,致曾黎名誉受损。


15.png

“十三州府”发布手写道歉信一分钟后被曾黎工作室转发


此外,她还连续两次发布澄清帖子,称曾黎工作室因徽章失窃后报警,自己作为案件证人被警察致电沟通录口供,并未遭到工作室起诉或报警。


这次澄清,直接将徽章转卖事件,变为徽章失窃事件,引发网友戏谑调侃:


“小偷闯入明星家中,
对银行卡黄金珠宝视若无睹,
却偏偏偷走粉丝送的徽章。”


曾黎随后亲自回应道歉信,再次强调“我不喜欢介入任何争端与是非”。持续冷漠的回应,彻底击碎了为她负重前行的粉丝。


自己用真心赠送礼物,到头来却沦为卑微的过错方。最终,“十三州府”以一句“缘分已尽”收尾,黯然离场。


16.png



此番操作惊起网上嘲声一片,曾黎的公众形象急速崩塌。5月1日,她的微博粉丝数跌破700万,单周掉粉17.2万,超话排名从娱乐榜前50掉到200名以外。


一枚小小的88元徽章,掀翻了一段3年的“深情供养”。


然而,曾黎“徽章事变”尚未平息,王俊凯工作室接过曾黎工作室的刀子,继续“背刺”粉丝。


5月10日,“王俊凯工作室闲鱼”的词条久居热搜高位。


多名粉丝及大V指控王俊凯工作室部分员工疑似倒卖品牌方赠送的代言礼物,累计成交量近千次,估算流水超300万。


17.png

网友扒出王俊凯工作室的闲鱼账号


从曝光的截图来看,倒卖商品不少为高奢品牌、限量版定制礼盒,甚至还有粉丝应援周边,单件最高标价3万元。


更扎心的是,有粉丝发现自己送的刺绣围巾位列其中,简介写着“正主摸过保真”。


舆论一片沸腾,王俊凯工作室却始终保持沉默。微博评论区沦为粉丝哭墙,复杂情绪交织其中。


不过,同样是被偶像团队“背刺”,不同于曾黎粉丝的愤怒与质疑,王俊凯粉丝更普遍的情绪是心疼。比起维权,他们更在意偶像是否受伤:


“他向来重视粉丝心意,
若知道工作人员这样处理礼物,
该多难过?”


但也有跳脱出情感的“理性派”,正如王俊凯的一位老粉感慨:


“我们不是不能接受失误,
但隐瞒与欺骗才是真正的刀子。”


18.jpeg

王俊凯粉丝在微博为偶像发声


从曾黎员工到王俊凯工作室倒卖粉丝礼物,不只是内娱“喜闻乐见”的明星翻车事件,更是对“粉丝经济”情感契约的清算时刻。


前段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的张颂文丢信事件也是如此。


3月24日网上传出一段视频,画面中张颂文车一到,一位女粉丝将一封信件小心翼翼塞进车窗,结果不到5秒,被张颂文当面丢出车窗。


一纸深情被践踏得不留一丝情面。尽管张颂文方事后多次澄清,但滤镜破碎,覆水难收。


19.gif



而更让人心寒的,莫过于“门童事件”。


3月28日,缅甸发生7.9级大地震,波及邻近的泰国。在全国进入紧急状态下,韩国男子组合“门童”BOYNEXTDOOR原定于29日在曼谷举办的演唱会不得不取消。


一片混乱之中,很多粉丝都在等待公司的通知。然而,主办方先是发布了公告,随即又删除,接着是诡异的持久沉默。


这导致很多中国粉丝硬着头皮按原计划前往曼谷,结果被困在持续的余震中,还要承担额外的费用。


20.gif

曼谷高层建筑顶部的无边泳池水如瀑布般倾泻而下


直到“门童”组合乘机返回韩国后,主办方才于30日重新发布正式公告。


不少粉丝推测,这种“先斩后奏”的操作,是避免粉丝提前回国,和偶像“争抢”航班。网传视频显示,在机场,有粉丝对着“门童”成员用韩语大喊:“哥哥,我们怎么办?”


但回应他们的,是匆匆离开的背影。


21.jpeg

“门童”成员安全抵达韩国机场


面对危及生命的险境,偶像弃粉丝如敝履,自己逃之夭夭,“门童事件”彻底暴露了粉丝经济背后的冷酷现实:


偶像与粉丝的权力,从来不平等。


22.png



当代最暧昧不清的关系之一,或许就是偶像和粉丝。


为了让名不见经传的偶像顺利出道,粉丝们可以不惜一切代价,疯狂集资、刷榜。


在网络综艺《创造营2021》的决赛前夕,粉丝们竟然集资高达1.5亿元,创下粉圈史上的“集资传奇”,甚至有人喊出“自己可以饿死,偶像不能不出道”的口号,让人感叹又震惊。


不仅金钱,时间与精力也是粉丝的筹码。


为了展现偶像最光鲜的一面,粉丝们不厌其烦地拍摄数千张照片,从中精挑细选,反复修图,最终只为呈现偶像最完美的形象。


23.png

韩剧《她的私生活》剧照


为了让偶像持续高光,他们如同训练有素的“纠察队”,潜伏在各个平台,控评、反黑、刷数据,以保证偶像在舆论场的绝对优势。


2014年,为了表达爱意,粉丝在七夕发起集结1314万封“微博情书”送鹿晗的活动。


一天之内,鹿晗单条微博的评论量直接冲破1320万,让鹿晗斩获吉尼斯世界纪录“微博上最多评论的博文”的称号。


次年,这个纪录被鹿晗粉丝再度打破。


也是从那时起,有了“流量明星”这个词。


24.jpeg



在圈外人看来,这种对偶像的单向痴恋狂热、幼稚,甚至令人费解,惹人厌恶。


其实,偶像与粉丝的关系从来不是单向的,而是相互依存的利益共同体。偶像需要流量,粉丝需要情感寄托。


站在粉丝的角度,他们愿意为偶像挥金如土,源自内心的一种情感寄托,一种渴望被需要、被看见的心理诉求。


但当这种情感被商业化侵蚀,粉丝便沦为品牌危机中的“第一道防火墙”和流量变现的“行走钱包”。


曾经用时间、情感和金钱搭建的偶像幻象,就像一座精心堆砌的沙雕,浪潮来时,顷刻间土崩瓦解。


残酷的是,偶像和品牌在遭遇危机时可以迅速切割、全身而退,而那些为他们拼尽全力的粉丝,却往往成为了“最后的守夜人”。


一旦从幻灭中清醒,粉丝们才会发现,自己一直守护的不是偶像,而是对情感投入的执念。


25.jpeg

撒贝宁曾在节目上回答过自己对于追星的看法


曾为丁泽仁豪掷300万的站姐,幻灭之时毫不犹豫地曝光偶像的诸多劣迹,包括混乱的私生活、诋毁前辈、敷衍自大的态度。


同样地,徐开骋的多年粉丝在其丑闻曝光后,也毫不留情地表示:“我真是瞎了眼,喜欢你这种人。”“你根本不配拥有粉丝。”


粉丝不怕偶像致富,怕的是真心错付。


然而人与人的关系,谈钱就伤感情,哪怕是你爱的偶像。当偶像一次次利用粉丝“信仰”变现,粉丝的情感被一次次消耗,这场狂热的追逐迟早会落幕。


当信仰的泡沫破灭后,偶像还能剩下什么呢?


部分参考资料:


1、澎湃人物|《曼谷没有“邻家男孩”:跨境追星族经历的“余震”》
2、南风窗|《偶像碎了,粉丝醒了》
3、凤凰网娱乐|《请停止!娱乐圈畸形供养》
4、西安晚报|《薛之谦服装品牌羽绒服抽查不合格!最新回应》
5、金牌经纪人|《“门童事件”:粉丝经济背后的冷血截面》
6、音乐先声|《粉丝经济:一场精心设计的“骗局”》
7、中国新闻网|《鹿晗潮牌翻车背后的明星“收割生意”》
8、文娱先声丨《倒卖粉丝礼物被骂,明星冤不冤?》
9、创业邦|《明星粉丝经济“畸变”史:越狂热越病态》


图片来源:


网络、公开资料、视频截图


26.gif


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