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年10月,女生杨某媛指控男生肖某瑫在图书馆实施性骚扰,校方迅速对肖某瑫作出记过处分。2025年7月法院一审驳回杨某媛全部诉讼请求,9月二审维持原判。9月20日武汉大学通报撤销肖某瑫处分,同时认定杨某媛硕士论文存在百余处不规范问题,但维持授予学位决定。
肖某瑫的处分来得蹊跷。法院明确其行为不构成性骚扰,无性暗示或针对特定对象,校方却早在司法判决前就仓促处分。专家组审阅91套材料、访谈21人后,才最终撤销处分。
这两年里,肖某瑫顶着处分记录生活,网暴传言四起,校方纠错之迟缓令人心寒。杨某媛的论文问题更触目惊心。双盲评审专家早已指出“写作规范性问题较多”,答辩委员会也要求修改,她本人却只做了部分修改。导师未严格把关,学院分委员会未有效审核,导致论文存在百余处表述、引用、格式等不规范问题。19万条原始数据虽无造假,但个别图表复现结果与原文不符,如此漏洞百出的论文竟一路绿灯通过答辩。问责名单看似严厉实则轻飘。学生工作部时任部长、学院副书记等多人仅获党内警告,导师被暂停招生两年,学院分委员会责令书面检查。这些处罚能否撼动形式主义的培养体系?当“双盲评审”沦为走过场,当导师职责形同虚设,学术尊严早已被侵蚀。网络谣言更添荒唐。所谓“优秀论文”“院士舅舅”“面试舞弊”全被证伪,肖某瑫“学业中断”“家人离世”等传言也属捏造。舆论狂欢中,事实成了牺牲品。
一场闹剧落幕,公信力的重建才刚刚开始。程序正义不该被舆情绑架,学术尊严更容不得半点敷衍。
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