恋爱脑一上头就以为真爱无敌?
昨晚我连夜刷完六部苏菲·玛索的旧片,差点没拍桌子——女神从《心火》到《狂野的爱》,一路都在告诉我们:别再把爱情包装成宿命般的牢笼,真正的自由是亲手开锁。
《心火》一上来就把人摁水里。
男主守着植物儿子和家族债务,表情像块冻肉。
苏菲带着被买断的三晚情债上门,一句“读书才能选命”把女儿从乡下土妞点醒。
这句台词像一根刺,扎痛所有“我先为孩子忍忍”的妈妈。
再看《心动的感觉》。
女主答辩时含泪背诗,台下导师一脸慈爱,可镜头外观众都在皱眉——男孩长得普通,前史狗血,成绩倒数,女神图他啥?
不过是贪恋那点被捧手心的幻觉。
最后俩人妥协收场,我心里咯噔:原来恋爱脑退散后,剩下的是两个将就的人各取所需。
《坠入地狱》就更尬。
一个年过半百的酒鬼娶了小三十岁的苏菲,前半段靠半醒半醉的喘息撑戏,后半段直接趴窝。
观众骂剧情慢,我倒觉得是导演太懂“无趣”本身有多致命——婚姻里最怕的不是打架,是一起坐着也泛不起水花。
《情欲写真》像一面照妖镜。
男朋友说原谅身体出轨,女主却崩溃大哭:精神先叛逃,肉体不过是盖章。
我看得后背发凉,原来背叛里最疼的不是“你睡了谁”,而是“我先放弃了我们”。
《芳芳》更疯。
男主有未婚妻还偷装透明墙,天天窥视隔壁的苏菲,说是保持距离才是永恒。
我看明白了:他把占有欲整成了行为艺术,浪漫滤镜一碎,全是鸡贼。
到了《狂野的爱》,一帮小年轻烧车烧护照,在废厂房跳舞到天亮。
苏菲混在里面笑得像刚逃学的高中生。
剧情没逻辑,可我忽然鼻酸——原来年轻时敢爱敢恨是真的花,过期不候。
屏幕外的苏菲跟角色一样倔。
唱摇滚、做慈善、换伴侣,记者问她怕不怕晚景凄凉,她耸肩:我怕的是没按自己心意活过。
一句话掀翻所有道德绑架。
看完全程,我把手机调成飞行模式。
六部电影像六记闷棍,把我从“等一个人来救”的梦里敲醒。
爱情从来不是救命稻草,自由也不靠别人施舍。
能不能幸福,得看你敢不敢先对自己狠心。
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