变天了?遗产风波2个月后,宗馥莉展开行动,网友:终于不装了
宗馥莉已经开始用自己的牌子,把原来的娃哈哈一点点改过来。她不再只是在父亲宗庆后的影子下生活,这次,她直接亮出了新品牌,让外界措手不及。从父亲去世那天起,尝试做决定的压力就明显了。遗产分配不到两个月,宗馥莉就被推到风口浪尖。她没有选择低调,而是在大家都在观望时,宣布推出“娃小宗”。
就算是以前的老员工,也没想到变化会这样快。宗庆后经营企业那些年,始终是那种亲力亲为,花钱一点不舍得,员工能留下就是一家人,有失误也能包容。
宗馥莉小时候是独生女,父母把心思都花在她身上,她自己也没经历过太多艰苦。她和宗庆后在花钱上完全两样,喜欢手表,买东西从不犹豫,她说赚钱就要会花。
这种花钱习惯,其实让公司里的老一辈有些看不惯。他们习惯了宗庆后的“家文化”,视公司如家,讲究感情,少有大变动。宗馥莉上台,企业理念转向绩效、分工清楚,做事干脆。
过去两个月,遗产风波没安静过。据说有三个自称宗庆后孩子的人,要求信托权益,各自分7亿美元。这个新闻让所有人都在猜,宗馥莉还能不能稳住局面。
施幼珍陪伴宗庆后多年,早期家里很穷,她掌管家里,让宗庆后能专注创业。后来,宗庆后起家,公司一步一步做大,宗馥莉适应的是全新的企业生活。
宗庆后的做事风格更注重感情。他对员工总是有耐心,习惯用情留人,工资可以谈,但公司像家,员工离职很少。他基本不主动辞退人,这种气氛,养了许多老员工。
宗馥莉,美国教育背景,对公司组织、员工考评管理看得很重。她不怕调整团队,敢于用年轻人。业绩不好,职位可以变动,对创新和团队结构要求高。
企业经营理念上,父女分歧明显。宗庆后总觉得“娃哈哈-宗庆后=0”,员工太依赖他的判断;宗馥莉鼓励独立思考,不希望每件事都靠父亲老臣。
以前公司用王力宏做产品代言,宗庆后很看重这种合作感情。可宗馥莉来后,直接选新代言,她说包装和人选都要换,老员工觉得很突然。
公司变革,不止代言人换人,员工激励分配也变了。年终奖、分红不再只看资历,而是跟绩效挂钩,老员工觉得压力加大。
有人不愿签新合同,也不想去新公司——宏胜。宗馥莉对于分红分配,强调个人绩效,这样一改,让以前习惯老规矩的人很不适应。
娃小宗的明确登场,是宗馥莉摸索新路的标志。每个细节都显示出她的主导权,也反映股权纠葛的复杂性。
宗馥莉股份不是最多的,商标控制也要全体股东同意,她没法一锤定音。公司里职工持股会也有不小份额,外部问题更让变革难以一步到位。
有商标争议就有股权博弈,宗馥莉不得不通过新牌子来绕开。娃小宗不是单纯要换名字,其实是在处理内部法务、利益、实际掌控的难题。
娃哈哈下面的子公司,近期都在密集更名为宏胜系,基本就是让新体系一盘棋打通。看似冒险,其实也是对现实的回应。
网友讨论最多的,是宗馥莉终于露出了真实态度,不再隐藏调整的野心。她的目的很明确,新品牌需要在市场重新证明自己。
转型的前路没人能预判,老品牌的信任很高,新牌子却要从头开始。分销、消费、员工,能不能一起配合,是未来成败的关键。
很多观点认为,宗馥莉的做法就是让企业清楚“谁说了算”。她拿出了自己全部风格与实力,但实际情况复杂,能不能稳住还得时间说明。
宗馥莉在集团公布公告后,娃哈哈商标还是留在了自己家门下,只是实际经营路径已经在变化。她的决心、行动速度和过去对比很明显,继承人的角色彻底转向掌门人。
这一切,从遗产风波,到新品牌登场,权力、利益的交错成为家族企业转型过程中最难解的一道题。宗馥莉的结果没人敢轻易预测,但她已经迈出了属于自己的那一步。
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
页:
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