诠史 发表于 昨天 15:14

宗馥莉换品牌“娃小宗”引争议:豪赌和自毁?娃哈哈危机真相揭晓

最近,一份疑似“公司机密”的内部文件在网上疯传,瞬间把宗馥莉推上了风口浪尖。文件里写得很清楚:从2026年开始,娃哈哈将启用全新品牌“娃小宗”。看到这个消息,很多人第一反应是:真的假的?
别急,从一些公开信息来看,这事儿八九不离十是真的。宗馥莉旗下的宏盛饮料集团,最近申请了46个“娃小宗”相关商标,几乎覆盖了所有商标类别。虽然目前这些商标还没完全注册下来,但前期动作已经做得很足。
换句话说,这份“娃哈哈宏辉食品饮料公司”的文件,虽然名头上带着“娃哈哈”,但它其实是宗馥莉掌控的宏盛系公司发布的,跟原来的杭州娃哈哈集团在法理上并没有直接关系。

这事儿震撼在哪?一个是宗馥莉可能没完全掌控老爹留下的娃哈哈;另一个,更令人匪夷所思的,是她居然选择放弃“娃哈哈”这个金字招牌,转而自立门户。
要知道,这三个字可是宗庆后一生的心血,当年为了争回商标,他和法国达能斗了整整11年,打官司打到国外,才把品牌收回。现在,宗老爷子刚走一年多,女儿就要把这块牌子换掉,外人看着都觉得是“疯了”。
不是她不想用“娃哈哈”,是她现在用不了

那宗馥莉为啥要换品牌?原因说复杂也复杂,说简单其实也就一句话:她现在没法掌控“娃哈哈”这个商标。
根据娃哈哈目前的股权结构,商标的使用需要全体股东一致同意。宗馥莉虽然继承了父亲的29.4%股份,还掌握了职工持股会24.6%的话语权(这部分其实早在2018年就做了安排),看上去已经有了过半控制权。

但问题出在这24.6%的职工股权上。宗庆后生前通过高价回购变成了“干股”——员工不持股但能分红,可现在一些退休和离职员工突然提出异议,打官司要求重新确认权益。这事儿直接卡住了宗馥莉的掌控进程。
她急了,甚至直接以个人名义向最高法院、最高检举报杭州上城区法院审案太慢。但目前还没结果。所以她现在是“半掌权”,说话还不能算数。
与此同时,另一大股东——杭州上城区文旅局,持有46%的股份,也是国资背景。宗馥莉上任后,不仅清洗老臣、大搞代工,还大面积停工停产,搞得员工降薪离职,国资股东也被她得罪得不轻。
从这一连串操作来看,“娃哈哈”的商标她现在确实没法用。用就是侵权。于是她才搞了个“娃小宗”,准备另起炉灶。

豪赌or冒险?换品牌背后是管理混乱与权力拉扯

从商业角度讲,放弃“娃哈哈”品牌简直是种不可思议的行为。要知道,这三个字不仅是企业的门面,更是无数消费者心中的信任符号,几乎是娃哈哈最宝贵的无形资产。
丰田当年也曾为了迎合年轻人推出新品牌“塞恩”,最终没撑住,2016年就砍掉了。但丰田自己一直没换名,老品牌依旧坚挺。
宗馥莉这一换,相当于从0开始重建品牌信任,再加上“娃小宗”这个名字怎么看都不如“娃哈哈”好记、好感强,说是豪赌都轻了,有网友甚至形容是“病急乱投医”。
更深层的问题是,宗馥莉虽然学历高、背景好,但她一上来就“硬刚”——得罪国资,搞乱内部,砸员工饭碗,导致多方不满。现在员工闹、股东冷眼、法院未裁,她只能另起炉灶,却也把自己逼上了绝路。
总结一句话:她不是不想用“娃哈哈”,是现在真用不起。

结语:
从宗庆后打江山,到宗馥莉接班,这场“父女交接”的背后,其实是一场传统企业传承与现代管理冲突的缩影。换品牌也许是她迫不得已的选择,但如果不解决根本的股权和人心问题,“娃小宗”再努力,也很难复制“娃哈哈”的辉煌。
企业传承不怕二代不作为,就怕二代太激进。这场豪赌,输赢还未可知,但每一步都走得惊心动魄。

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宗馥莉换品牌“娃小宗”引争议:豪赌和自毁?娃哈哈危机真相揭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