灿烂星星EA 发表于 前天 13:11

29年前入日本籍,击败邓亚萍大喊“哟西”的何智丽,如今怎么样了

“吆西,吆西!”如果你当年坐在电视机前,肯定还记得那一晚——1994年10月13日,亚运会乒乓球赛场上,小山智丽在对决邓亚萍时,每每得分都来一句响亮的日语庆祝。赛场原本紧绷的气氛,被这一嗓子搅得更加火药味十足。有的观众看得直咬牙,有人当场啪啪拍桌子,多少人瞬间膨胀的情绪都卡在那个“吆西”上挥不出去。比赛结束,她身披日本国旗,踩着节拍站上领奖台,用流利的日语感谢日本。当年的电视屏幕里,这一幕直接点着了许多国人的怒火,有人骂她“叛徒”,也有人在心里生出“何智丽,你是真的能忍住这些骂声吗”的疑问。

很多年过去,不知道还有多少人时不时会把那个画面翻出来,感慨一声:“噢,那是中国人教出来的本事!”可现实这东西啊,比电视剧还会拐弯——小山智丽其实本名何智丽,根正苗红在上海长大的中国人。她改名,是按日本婚姻制度的规矩,嫁了人全家随夫姓,跟着丈夫姓小山。可能连她自己都没料到,这个名字会在中国人心里变成一种复杂的象征。
1980年代的中国乒乓球界,何智丽是赫赫有名的女将。一米六几的身材,打起球来灵巧如燕,手腕一抖,球就像长了翅膀飞来飞去。1985年那年,她就和队友拿下女团世界冠军。上海老街坊们才懒得记数字,每回她比赛,邻居叔伯都得围着黑白电视静音观看,听隔壁传出来的欢呼声就知道赢没赢。曾有人说,那些年上海乒乓球少年队的后生个个暗暗把她当偶像,练球的精神头都不一样。

可真正改变命运的,还是1987年新德里世锦赛。当时为了让中国队整体金牌更有把握,教练组搞了“田忌赛马”策略——内部让球,一场比赛的胜负,往往不是比球技,而是比听话。何智丽被安排在半决赛让球给管建华,保证管进决赛和另一名中国队友会师。这种事,乒乓球队里谁不是见怪不怪。但是,轮到何智丽自己要“演一把”,她心里憋屈:凭什么?我状态又不是不行!
管建华也收到了暗号,但场上哨声一响,没想到何智丽下手根本不“演”,一板接一板杀得干脆,3:0兵不血刃带走比赛。当时直播镜头扫过场边,教练组有人下意识压低帽檐,有人眉头紧锁,明明是中国人打中国人,气氛却冷得让人不敢喘气。赛后,何智丽拿下了金牌——这场“意外”,在上海街头茶馆里成了传颂的“狠人故事”,但在管理层里面,这就是“不听话的刺儿头”。

惩罚也来得快又狠。从领奖台下来,何智丽发现自己被“雪藏”了——国内一线赛事没份,外事交流更别想。最绝的是,1988年汉城奥运会,她连替补名单都没排进去。外面只知道她“状态不好”,可老邻居私下里明白,大半是因为那次没有按剧本走。这事儿,也成了上海体育圈茶余饭后的闲谈素材:何智丽有多倔,谁都管不住。
1989年何智丽退役。其实她家境不错,家里长辈学问人,对日本并不陌生。那时正巧结识了小山英之——一个大阪出身的乒协常务理事,温和绅士。两人恋情在队里倒算是有名有姓的正经事,日本方面觉得,这是象征中日友谊的婚姻,国内外媒体都来了,婚礼现场两国国旗并排挂着,宾客一票都是重量级人物。大阪的婚礼现场,据说嗡嗡的人头和上海街头很像,既有人围观祝贺,也有倚门悄声议论。就是这场婚礼,彻底把她和“何智丽”三个字画上了一个阶段性的句号。

日本社会对外来者其实没那么友好,但小山英之家是个“异类”——女儿地位高,说话算数。小山智丽头三年一直是全职主妇,日语大部分自学,日子平稳得像所有普通家庭一样。只有小山英之真的懂,她对打球还割舍不下,晚上会独自扒拉着家里阳台练个急球,球拍摩擦声划破大阪夜色,连野猫都偷看一会儿。
1992年,家里人鼓励她复出——毕竟她退役时还没30岁,那会儿中国球员早退役了,日本女队水平却处处落后。小山智丽换了衣服,进俱乐部那一天,队员们一个个窃窃私语:这个中国媳妇,能不能适应我们日本的打法?没过半年,她一口气连赢十来场,日本女乒各种冠军被她一扫而空。本地球迷一开始不服,后来直接送她“外来神兵”的别号,有媒体找人深扒她的中国履历,还有人专门分析她正反手的“上海打法”。但没人否认,她给了全日本女乒一记重拳。

可等到国际大赛,比如1993年的哥德堡世乒赛,日本队“外援”小山智丽止步于八强,正面对上中国的陈子荷时,赛场气氛并不对称。小山智丽赛后悄悄和朋友唠嗑:原来,不是我变强了,是周围变弱了。在日本她风风光光,碰上中国人,还是被打回原形。这种自省,只有回家关上门,面对自己的时候,她才吐得出来。
于是到了1994年亚运会,她带着一股“我要证明自己”的倔劲上场。结果你也知道了,她击败了当时中国女乒的代表邓亚萍,一路“吆西”声声。国内外舆论立马炸了锅,隔着电视机屏幕,谁都能感受到她那份要做给所有老东家、老对手看的气势。有人说她“背叛”,有人说她是在用中国教的本事回击中国队。可真让人疑惑的,是她领奖台上那句“为日本拿金牌比以前为中国还高兴”——到底是赌气还是发自内心?上海亲戚们私下都觉得,她这话刀子嘴豆腐心。

其实这些年,小山智丽自己过得并非风平浪静。她成了日本媒体的宠儿,三次被天皇接见。媒体说她是“日本的亚运之光”,但也不忘补一句,“原为中国籍”。外孙女、侄子又给她起了新绰号“小山阿姨”,拿着奖杯回家时,一家人其乐融融。但球场风光之外,生活并不全是顺风顺水。一边是事业如日中天,一边丈夫却在背后出轨,和她圈里认可的年轻女球员好上了。小山智丽回想起自己和小山英之初见时的信誓旦旦,心里自然堵得慌。那年她已经三十好几,离婚、财产分割、抚养权,一个都没落下。大阪法院判给她六百多万日元赔偿,她买了房,买了车,带着一份沉甸甸的独立,在上海和日本两地来回穿梭。
母亲劝她再找一个合心意的。可她笑笑,说现在不急——只要不是日本人,只要不是圈子里的人,只要够忠诚,经济条件还行,比自己年长几岁,最好有国外绿卡方便出入,这条件一天比一天具体,外人听来只觉得她“眼光高”,其实像她这样的人,心里早就不再把幸福寄托于别人手里。

现在的小山智丽,早晚自己煮一碗热汤,上海弄堂偶尔无声走一圈,很少再面对媒体。有人说她当年让球是对,教练组要为“全局”着想;也有人说,她“执拗”,但把人性读得坦坦荡荡。不知你怎么看,小山智丽这样的人生,是自由的勇敢,还是孤独的坚持?有些事,隔着屏幕我们永远猜不透。可是,她赛场上一声声“吆西”,倒真的成了那个年代,连接中日两国复杂情绪的一个标记了。

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29年前入日本籍,击败邓亚萍大喊“哟西”的何智丽,如今怎么样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