放弃中国国籍改投日本,结果日本拒收中国不要,今成夹缝中的黑户
“我这一辈子,怕是就要耗在外头了。”李文潭坐在出租屋的木椅上,眼圈红了一整天。镜头对着他的脸,他就憋不住。想回家,却不敢说自己是拿着日本身份证的“老外”。他的心结,还是当年那个决定——自己亲手把中国籍交了出去,再想回来,怎么这么难?你说,究竟是什么让一个土生土长的上海人,甘愿离开熟悉的弄堂、父母的身边,非要跑到那么远的地方,折腾个十几二十年甚至一生?这个问题,在李文潭心里,像鱼刺一样,扎着,疼了好多年。
1954年,那会儿的上海,还没有现在这么热闹。李文潭小时候住在虹口的石库门,大门口两只老猫,有时候能蹲着看蝴蝶飞进院子。家里不是特别富,但日子稳稳当当。他妈做葱油拌面特别香,逢周末邻居家的收音机会传来京剧。“老李家那个小子,将来准不是个吃亏的主!”街坊有时候这么夸他。
别看住在老弄堂里,家里其实挺看重教育。李文潭从小学二年级就请了老师教法语,那会儿大家还以为他学了“洋把戏”。他成绩也争气,高中考进了上海某重点中学,然后去了著名的财经大学,选了国际贸易——那时候能学外语、懂点经济,在上海算是抢手货。
毕业后,他进了家大型国际货运公司,说白了,就是弄进出口贸易的。办公室里,空调都装得早,午休时同事们就聊哪哪买的收音机好,谁家孩子出国读了书。新闻里说着伦敦的地铁多方便,巴黎郊区的集市能买到新鲜黄油。李文潭坐在格子间,有时候会琢磨,“国外的东西就是不一样。”
有一回,公司组织去香港参加交易会。他第一次见到Bose的音响,现场震得人耳膜发麻。外商们会讲五六种语言,举手投足都带着“世界范儿”。李文潭回到宾馆,跟同事唠嗑:“要真能去‘那个世界’,估计人生另一级别了。”
后来,正逢90年代初,公司决定要开拓非洲市场。说白了,就是派人去肯尼亚跑业务,开分公司。家里人一听就急了:“咱没那个命,还是留在上海吧。”李文潭不管,咬牙把父母唯一给他留的房子挂牌,护照也办掉,直接改了国籍。身上揣着卖房的钱和一张新护照,启程去了内罗毕。
本以为去了国外,会是另一种天地。可没想到一落地就“丢了魂”。夜里风大,房间老是渗水,肯尼亚当地的英语带着卷舌,满大街的斯瓦希里语他一句不明白。第一次跑业务,本以为讲几句外语就能办成,结果差点连公司文件都搞丢。做生意时,别人谈笑风生,自己却常常答不上话。
最扎心的是,鲜奶一杯贵得离谱,每天自己省吃俭用。没过半年,钱就快花光,要靠“打杂”过活。李文潭在超市帮忙运货,晚上蹲家里背单词,还为买只鸡腿和当地小贩扯半天。偶尔想起家里的味道,煮热水都带点想哭。
等自己手头稍微宽裕了,他又看见旁边城市电视里播着新加坡滨海湾的霓虹。外头世界这么大,李文潭心里又往那跑了。存了点钱,改签去新加坡。新环境,新挑战——这次,他在小餐馆里切菜,老板要求苛刻不说,工时还死长。有一回夜班收拾完,货车司机问他:“你不是本地人吧?”李文潭咧咧嘴,心里发苦,“自己,现在算哪儿的人啊?”
想留下,可入籍条条框框多得很。他天天做文书、交税、重新学马来语考试。第一次申请,不懂流程多了什么材料就被驳回。临近考试前夕,看着外头人流,年轻人都有自己圈子,他只是个夹缝里的漂泊人。最后没办法,只在小杂货铺刷盘子,老板帮着做担保,才勉强混了个短期居留证。睡的地方,四个人一间,床单是旧报纸糊的,晚上地下室里蟑螂跑得飞快,鞋子一夜能湿三次。
最怕的,还是临时突发。警察查证件,他有一回在夜市后厨装作收银员,差点被带走。仓皇跑出去,脚都崴了,疼、也不敢就医。那地方人生地不熟,去了医院就是“外人”,报家里身份都没底气。
日子慢慢熬,终于拿到身份证明。有一年春节,他收到了爸爸的一封信,里面纸已经折成四层,写着:“妈病了,回来一趟吧。”那字迹像刀子,读着心疼。
李文潭拖着半残的护照,心里发怵,“想回去,能不能用新加坡护照?”跑到中国使馆门口,排队的留学生在热聊回国的事,而他只能低头听着。材料被退回,他硬生生等到遇上热心人帮忙,终于拿到临时签证。
飞机落地上海那天,空气里都是湿湿的味道。医院没以前亮堂,母亲脸色苍白,眼里满是盼。床头有他的毕业照,卷了边,却让他一眼认得出熟悉的自己。妈妈拉着他的手,李文潭一句话也哽不出来。那时他才真服气,“家,就是家,别处再好也没这个心安。”
这些年过去,李文潭在家门口石凳上坐久了,喜欢看孩子们玩跳皮筋。社区搞活动,他带着从肯尼亚带回来的旧货行收据单,和新加坡刷盘子的水渍手套,坐着和大家唠家常。有年轻人问他:“后悔吗?”他总是拿起那本褪色护照,手指轻轻摩挲:“人要不是树根扎在自己土里,出再多远,都像在风里飘。”
说起来,我们都听说“走出国门、见了世面”,可回头一看,家的温度哪里能代替?李文潭的故事,不光是一个人的选择,更像是提醒你我——在风里走了大半生,最后,心里记挂的,还是当年那条弄堂的光影。
你说,将来的路还有多长?没人能算得准。但只要你心里有个归处,风雨再大,也有个等你回的地方。
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
页:
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