跪舔日本放弃国籍,如今又想回来,结果落得中日都不收的凄惨结局
有些事啊,真是让人听了都心里不是滋味——说白了,就是那些在风头正劲时放弃中国国籍的人,本以为换个地方能过得更好,可谁能想到,兜兜转转,最后竟成了谁都不待见的“黑户”,如今成天活得跟老鼠似的,还盼着祖国能网开一面捡他们回来。这种事情,听着就挺扎心,你说值得他们可怜吗?我劝你先别急着下结论。拿当年的那些跑到日本的中国人来说吧,追着所谓“发达国家”光环一路往前冲,连自己是个中国人都快忘了。为了在日本站稳脚跟,好些人直接就把中国国籍给甩了。当时,日本经济蓬勃得冒泡,横滨的中华街里,陈老爷子他们一家还真有点风光。饭馆生意红火,生活算是没啥愁眉苦脸的事儿。陈福坡混得久了,连说中国话都磕磕绊绊了,朋友和圈子也慢慢都成了日本人,那心气儿也就越来越偏向那边了。
说来也怪,陈福坡不仅自己觉得自己是日本人,还特地让闺女陈天玺也一块儿放弃了中国籍。甭管是出于什么心思吧,他这一决定,不光改了女儿的身份,还埋下了麻烦的种子。后来一出国,俩人差点就被甩到海里了。你说,国籍这东西,平常人不觉得重要,真遇事了才知道它有多硬气。
不信你看,无国籍问题在日本不是啥新鲜事。但有意思的是,这些黑户之所以成了没人管的人,很大原因在于,日本官方说白了根本不想多收几张嘴。有个叫王振世的人,同样是老早跑到日本读书,后来跟着日本女朋友在那边打拼,觉得自己已经扎根了。可一旦跟女朋友分手、工作黄了,他才发现没国籍就连租房子都成了问题。好不容易找到华人介绍,结果对方一听他没“身份”,直接撂挑子,谁敢给他租房?他只能靠打零工、躲着警察,连坐地铁都提心吊胆。
这些情况说出去,别说是朋友,就是在华人群里都有人摇头:“趟这趟浑水,值吗?”其实大家心里都明白,不是所有人都能活成自己想的那个样。陈天玺他们回国探亲,本以为能感受点故乡温情。结果中国海关一看“丧失国籍人士”——门都没有,连乡音都帮不上忙,只能灰溜溜地再去日本碰运气。日本那边一查,同样拒绝,理由满满一桌:无国籍,离境时间超了,政策规定死了,一点旋转空间都没有。
这时候的人啊,想躲都没地方躲,有一阵儿我看过新闻说,有无国籍华人在日本医院生了孩子,因为没身份,孩子甚至连户口都上不了。孩子长大以后,看着隔壁小伙伴上学、拿医保卡,自己却啥都没有,要啥都得低三下四求人。你说,这滋味谁能真懂?有几个大学毕业的孩子还想去美国试试看,结果签证环节卡得死死的。美国、欧洲这些地儿,政策一板一眼,国籍就是“敲门砖”,没有就只有门缝风能进来。几个无国籍留学生聚在东京街头喝酒,都嚷嚷:“早知道还不如回老家养猪呢,至少是自家人。”
其实陈家能在日本多待几天,还得靠老头子当年那点“人脉”——能说两门话,会帮忙,也确实混过几家机构。你要是没这些本事,分分钟可能被轰到流浪街头,风里吃饭、雪里睡觉。“没有国家收留”的滋味,啧啧啧,哪个老人没感慨过这事?
话题一岔,又想到了李文彪。上海人,小时候家里还算宽裕。赶着改革开放的风,做点买卖赚了第一桶金。其实,这年头上海人都知道,“天无绝人之路”,但李文彪偏要闯南美的玻利维亚,说是“那边机会多”,谁知道乌云压顶,不但没发财,还把积蓄都搭进去了。后来又动心去日本,还想着能不能再回中国。可惜国籍一改再改,到最后中国也不要他了。“三国演义”那点味道,大半都活在现实里了。
你要说入中国籍有多难,举个例子:连著名歌星费翔这么多年都没拿到中国护照。说实在的,中国籍门槛高得挺“拽”,不是你想加就加。光是想要入户籍,证明自己“有重大贡献”,流程复杂得能把人耗干。普通人一看,心里就打退堂鼓。
曾经那些愿意放弃国籍的人,现在活得多难?生小孩不敢报户口,上学花钱多得要命,连坐公交都要小心点,生怕被查身份。无国籍的人在国外,常常被当成“异类”,能做的只有不太赚钱的小买卖,比如李文彪在日本弄点中医按摩,每个月的收入勉强糊口。看着邻居家的娃放学后在公园撒欢,他只是悄悄坐在一角,想着自己家里的老人。就连母亲去世那会,他都没机会回去送别。哎,这家人的故事让我都不禁心头发酸。
其实你要是细细琢磨啊,这些人曾经都挺风光的,起点好,外面闯荡心气高。上海人的老底子、横滨的餐馆、玻利维亚的淘金梦,无论哪一个,都是“天高任鸟飞”。但当他们一头扎进陌生世界,才发现不是只靠努力就能活得像样,国籍这东西,不是说放就放,说取就能取回来。
很多人努力没结果,还得忍着各国的法律折腾。就拿那群老人在东京华人公寓说起,多少人当年觉得“国外的月亮圆”,而现在,谁都知道现实有时候还能捉弄人。“人要有家归”,可这个家是祖国,想进也没那么容易。说到底,要国家收留一个人,不光看面子,还得看里子,毕竟谁都不喜欢三姓家奴到处乱窜。
不过话说回来,我们也不能光站在一边指责,毕竟有些人真的是被生活逼到墙角,才会出此下策。谁没年轻过?谁没做过冲动决定?但国籍这玩意儿,不是衣服,今天喜欢了买,明天旧了扔。真正出了事儿,还是得有个“靠得住”的家。
有时候想想,其实挺唏嘘的,风光时想着走远,落难了才想回头。但生活就是这样,愿不愿意接受,也只能自己咽下去。有的人,像李文彪一样,几乎熬到了世界尽头,也没等到那一纸公认的“归属”。那他们还会一直盼着吗?或者说,下一个黑户,会不会仍旧以为,外面的月亮比家里圆呢?
这一切,到底应该谁来负责?是不是每个放弃过的人,都要一次机会?我没答案。但是每每看到这些故事,心头总有点说不出的复杂——有些路,走了就不能回头了,有的选择,真的不值得用一生赔进去。
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
页:
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