才高八斗原野26Q 发表于 3 天前

29年前入日本籍,击败邓亚萍大喊“哟西”的何智丽,如今怎么样了

小山智丽,那一晚在乒乓球台上的“吆西”,从体育馆里炸出来,激得许多人血压飙升——你说这事儿,搁谁身上谁能咽得下?一个曾为中国出战、拿过冠军的姑娘,怎么忽然披着日本国旗,听着《君之代》在领奖台上笑得明亮?那年,1994年,大多人骂她“叛徒”。但她自己说:“这是为我的国家赢的奖牌,比当中国队员更开心。”这话传出来,真是把人气得直跺脚,连电视前的我妈都开始骂人。

这么多年过去,世界都变样了,小山智丽呢?来回想,她本来也不是“小山”。在中国,那时大家管她叫何智丽,四川妹子,辈分不大,但风头不小。乒乓球场上蹦跶的那个小个子,打球风格又狠又稳,眼睛里全是劲儿。后来她跑到日本,入了籍,改了丈夫的姓。话说回来,这也是人家结婚的规矩。中国那一套,她已是过去时。
不过你要说她去了日本就一帆风顺,也不全是。当年日本的乒坛,可不像国内那么卷。小山智丽复出后,球场上遇到的日本选手有点“温柔”,没那么狠,一场场打得跟切菜差不多。她自己后来都觉得,怎么这水平掉下去了?想想国内那帮姑娘,场下还能唠嗑,场上动起手来谁都不认谁。想赢一场,基本得拼掉半条命。

说到底,小山智丽的命运,转折点还得说回她的“何智丽时代”。1987年那场世乒赛,印度新德里,听着就有点陌生吧?那会儿她还是中国队的主力,奖牌随手拎。可偏偏,遇上了“让球”这老规矩。中国乒坛那一套,讲大局,为了金牌归属,有时候就得“让”。理论说得再好,落实起来却带着人的味道——啥叫让球?懂的人都懂,就是你明明有实力,却得故意把机会让出去。
队里安排她在半决赛“放水”,为了大局、为了保险。但站在球台上的那一刻,她犹豫了。你说谁愿意临门一脚变成陪跑?球拍一握,心里那点骄傲,怎么都压不住。结果赛场上,她一个劲儿往胜利冲,完全忘了之前说好的“配合”。管建华站在对面,打着打着也懵了,这不是说好的剧本啊?最后何智丽硬是把队友打趴下了,还把冠军也捂热了。

赢是赢了,可下场呢?不是鲜花,不是掌声,而是冷板凳。教练脸色比打输球还难看。何智丽得了金牌,结果却没人记得她是“英雄”,只记得她不听话。往后各项比赛,她名字都在边上,进不去队,连汉城奥运会都没她一席。她闹过,争过,说自己只是用实力说话。但这一套在系统里,没啥回响。球员想拼命,但队里要“听安排”。这事说开了,咱们日常生活里也常见,谁没有过被领导要求“为集体牺牲”的时刻呢?
1989年,心灰意冷的何智丽退役。有点像你被公司“优化”了,就干脆不干了。之后她去了日本,和小山英之结了婚。那日本男人,头衔不少,地位也高,俩人婚礼上中日两国官员一起到场,弄得像外交活动。可婚姻这事儿,谁会一开始就知道结局?平时电视台喊“二人三脚”,其实脚下的路是啥样,只有自己清楚。

小山智丽婚后那几年,当过个“传统主妇”,把家里收拾得妥妥帖帖。但说到底,人的性格是改不掉的,尤其是天生的运动员。她还是惦记着球桌上的滋味——那种比赛时的心跳和快感。小山英之是懂她的人,反而还给她鼓劲,说重返球坛没啥不好。这才有了后面她代表日本出战,一场场胜利,甚至还被天皇接见。咱们看着也挺复杂,到底是为谁赢?但生活有时候不就这样,你走一步是一步,没那么多“应该”走的路线。
等到岁数大了,事业再起起落落,小山智丽家里出问题了。她老公出轨那事,在中国、日本都挺扎心。人家说“兄弟劝离”,小山英之的哥哥老在耳边说,“中国女人不好”,只想让弟弟跟个地道的日本姑娘过日子。你说这现实,也真够苛刻的。后来她一查,丈夫早就搭上了球队里的小队员,年纪还小得多。何智丽倔,分居、起诉,一律要求财产清清楚楚。不甘心就忍下去,她还是那股子劲。

法院判了赔偿,日子也能过下去。买房买车,在大阪和上海两边跑,有时候家人还劝她再找一个,她自己则定了五条标准,必须忠诚、非日本人、不在乒乓球圈。那后两个条件,慢慢也松动,感情里哪有全按条条框框来的?
这些年来,她已经低调了。偶尔回上海看看家人,也很少在媒体露面。不说是遗憾吧,更多是平静。她从来不觉得自己“吆西”有错,对球桌上的认真,说到底,是一份尊重吧。

其实回头想,这场风波,是否能说是谁对谁错?我们总希望自己认可的人永远站在“我们这边”,但人是会变的。当年的何智丽,也只是做了自己以为对的选择。现在她安静生活,不再执着于球桌的高下。只是,那句“吆西”,隔了这么多年,还是能让人心里咯噔一下。
我们有时太习惯用结果去定义别人,可当你绕过奖牌、国籍这些外壳,能不能理解一个人在体制里、在生活里、甚至在家庭边缘处的挣扎?好像每个人一生都要被乒乓球桌“让”一次,有人习惯了,有人却偏要挣出命来。

你说,假如是你,你会怎么选?

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29年前入日本籍,击败邓亚萍大喊“哟西”的何智丽,如今怎么样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