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c队长 发表于 5 天前

大跌眼镜,武大图书馆性骚扰事件惊天反转,学校竟然…

一场持续两年的舆论风暴终于落幕,结果让所有吃瓜群众大跌眼镜。
大家好,我是老c队长,周末没啥事也没出去玩,来给大家扒一扒最近轰动全网的武大图书馆事件,这个瓜真是又大又沉,结局更是让人意想不到!
01 事件始末:从"性骚扰"到"抓痒"的惊天逆转
事情要从2023年10月11日说起,武汉大学女生杨某媛在图书馆自习时,认为旁边男生肖某瑫在对她进行不可描述的行为。
小姐姐当即拍视频取证,并要求肖某瑫写下道歉信。随后向学校举报,两天后武大火速给出记过处分。
当时网络上清一色支持女方,骂男生是"猥琐男""变态"。结果几个月后,肖某瑫的母亲晒出就诊记录,声称"孩子是湿疹复发,隔着衣服抓痒"。
好家伙,剧情从这里开始反转!
02 司法判决:法院狠狠打脸
2025年7月25日,法院一审判决出来了:驳回杨某媛的全部诉讼请求!
法院审理认为,事发场景是开放的公共空间,周围有人走动,两人两小时内没有任何交流,都曾离开后重回座位。
最关键的是:无法认定肖某瑫针对杨某有性暗示或者性挑逗行为!
法院认为,肖某瑫当时的行为无法被认定是"自慰",反而有抓痒的高度可能。杨某媛不服上诉,但二审法院维持原判。
这脸打得,啪啪响啊!
03 校方神操作:先处分后调查的奇葩操作
武汉大学最初的操作真是让人看不懂!据说为了平息舆论,校方仓促对肖某瑫作出处分,而内部调查的原结论本来是"无法确定性骚扰"。
这是什么操作?先枪毙后审案?
直到终审判决后,校方才在2025年8月1日宣布组建专班,复查对肖某瑫的处分及杨某媛的论文问题。
早干嘛去了?一纸处分容易,撤销却要耗费两年时间和一个年轻人的名誉!
04 论文风波:一百多处不规范居然不算学术不端?
随着事件发酵,网友扒出杨某媛的硕士学位论文《中印生育行为影响家庭暴力的经济学分析》,发现里面问题一大堆。
武汉大学组织专家调查,结果让人目瞪口呆:论文存在百余处不规范问题!
包括表述不规范、引用不规范、格式不规范、翻译不准确、分析不准确等等。
但专家组最终认定:未发现抄袭、主观造假、篡改数据和编造结论等学术不端行为。
一百多处不规范都不算学术不端?这标准是不是太宽松了点?
05 问责处理:终于有人出来背锅了
武汉大学在9月20日的通报中公布了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决定:
党委学生工作部时任部长李某、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某、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谢某维分别受到党内警告处分。
杨某媛的导师郭某飞被暂停研究生招生资格两年。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刘某青被诫勉,相关单位被责令作出书面检查并整改。
处分了一堆人,但最初的错误决定造成的伤害已经无法挽回!
06 网络暴力: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
这起事件中最可怕的是网络暴力的威力。肖某瑫被"开盒",照片被制作成花圈、遗像,全家遭遇谣言和网暴。
杨某媛也同样遭到网络暴力的攻击,双方都是受害者。
键盘侠们又一次展现了他们的威力:不管事实真相,先喷为敬!
07 程序正义:缺失的关键一环
整个事件暴露出的最大问题,是程序正义的普遍缺失。
校方在事实尚未查清的情况下,迫于舆论压力作出处分;公众基于碎片化信息进行道德审判;网络暴力替代了法律程序。
没有程序正义,何来实质正义?
写在最后
二审判决落槌后,肖某瑫获得了法律层面的清白,武汉大学也撤销了对他的记过处分。
但这场风波留下的创伤远未愈合——个人声誉受损、学业生活被干扰、心理健康受到影响。
法律还了肖某瑫清白,但网暴的影响并未完全消除。杨某媛的维权主张因证据不足被否定,同时也得承受网暴带来的压力。
武汉大学图书馆事件的漩涡中,没有真正的赢家。它告诉我们:当舆论审判取代司法程序,当情绪宣泄压倒事实调查,每个人都可能是下一个受害者。
看来吃瓜都需要谨慎,让子弹飞一会儿才行!

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大跌眼镜,武大图书馆性骚扰事件惊天反转,学校竟然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