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
0

0

收藏

分享

中俄免签后,可能带来一个问题:中国男性开始俄罗斯找媳妇!

甤老师 · 昨天 13:44
巴沙是个俄罗斯人,在北京干着“红娘”的活,专给中国男人介绍俄罗斯媳妇。
这生意不好做。他墙上挂着十几张新婚合影,看着风光,可他说:“一年能成几对,就算烧高香了。”
想娶个俄罗斯媳妇,先掏钱。初次见面,先交3000块。两人要是看对眼了,想继续处,男的得再给巴沙15000块服务费。真走到结婚那一步,还得包个两万块的“大红包”。
1.jpeg

这套钱砸下去,还不一定能听到响。巴沙的客户,中国这边,多是三十五岁往上、离过婚的男人,手里有点钱。俄罗斯那边,女的也多是三十到四十岁,不少也离过婚,但学历都不低。
他搞过一次相亲会,在珠海。二十个中国男人,十五个俄罗斯女人,凑在一块,场面尴尬得能抠出三室一厅。
2.jpeg

最大的问题是说不上话。就算有翻译在旁边递话,那感觉也不对。聊不了几句,就各自低头玩手机。
有个深圳来的程序员,姓张,活动一完就跟巴沙吐苦水:“本以为是啥浪漫的事,结果跟她坐了半小时,话都说完了,真没啥可聊的。”
3.jpeg

就在这种尴尬的现实里,中俄免签的消息炸开了锅。网上全是“去俄罗斯抢媳妇”的喊声,好像中国男人脱单的春天,终于来了。
一时间,巴沙的电话被打爆了,咨询量翻了三倍。可电话那头问的,都不是怎么正经相亲,而是:“现在免签了,我是不是可以直接飞过去,自己找一个?省了你这中介费。”
巴沙听了直摇头,“太天真了。”
4.jpeg

现实很快就给了这群天真的人一记耳光。
免签第一天,黑河对岸的绥芬河口岸,冷冷清清。预想里排大队的场面根本没有,一天下来,才进来127个免签的俄罗斯人。这数字,比预期的少了三分之二。
口岸的工作人员说了实话:“免签,不等于免检。身份核验、健康申报,一样都不能少,队还是得排。”所谓的“爱情直通车”,还没出站就熄火了。
5.jpeg

大家以为的“脱单潮”没来,另一波人却抓住了机会。
哈尔滨机场,俄语翻译突然成了抢手货,需求量一个星期就涨了200%。机场里的人发现,入境的俄罗斯人,画风变了。
6.jpeg

来的不再是单纯的游客,三四十岁的俄罗斯中年妇女特别多。她们拉着空空的大箱子,眼里放着光,那不是找爱情的光,是找商机的光。
这些精明的俄罗斯女商贩,比谁都先尝到了免签的甜头。
7.jpeg

以前,办一次签证要三百五,还得提前一周准备材料,一年撑死跑两三趟。现在,机票一买,说走就走。一个叫伊万诺夫的俄罗斯商人说,这省下了大笔的成本。
本以为是给单身汉的福利,结果全便宜了做小生意的。
8.jpeg

黑河中央大街上,有家叫“中俄情缘”的婚介所。老板娘张丽华在这行干了十五年,什么风浪都见过。
她说,最好的时候是2010年以前。那时候俄罗斯经济差,确实有女孩愿意嫁到中国来过好日子。
“现在?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。”
9.jpeg

张丽华的账本记得很清楚。从2015年到2020年,她手上一共接了三百多个中国男客户,一百八十多个俄罗斯女客户。最后结成婚的,只有12对。
成功率不到4%。比国内任何一家婚介所都低得多。
免签政策一出,张丽华的生意更难了。“问的人是多了,可掏钱的一个没有。都想着自己去俄罗斯碰运气,谁还来找我?”
10.jpeg

一个俄罗斯女孩卡秋莎,在大连工作,和中国男友谈了两年,最后还是分了。原因让人哭笑不得。
“他老逼着我学包饺子,说这才是合格的中国媳妇。我搞不懂,为什么结婚就非得把我变成另一个人?”
11.jpeg

一盘饺子,就能毁掉一段两年的感情。文化这东西,比签证那张纸,难对付多了。
还有语言。哈尔滨一所大学搞过调查,在中俄夫妻里,能跟对方流利说话的,不到三成。剩下七成,日常交流都费劲,天天不是吵架就是互相不理解,这婚姻怎么可能好得了。
12.jpeg

媒体最喜欢吹一个数字,说中俄婚姻登记量涨了67%。听着很吓人。
但他们没说的是,这个数字的基数太小了。全国一年,中俄结婚的拢共不到500对。放在每年几百万对新人里,连个水花都算不上。
13.jpeg

钱,也是个大问题。
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婚介老板说得更直接:“别做梦了。现在俄罗斯经济好了,很多女孩挣得不比中国普通男人少。想靠钱砸个老婆回来的时代,早就过去了。”
14.jpeg

事情也有另一面。
在海参崴的社交网站上,讨论“中国男朋友”的帖子突然多了起来。一个叫安娜的俄罗斯姑娘发帖说:“都说中国男人顾家,对老婆好,真想去中国看看。”
15.jpeg

满洲里口岸的工作人员也发现,免签之后,以“探亲访友”名义入境的俄罗斯年轻姑娘,好像多了点。她们到底来干嘛,谁也说不清。
幻想破灭了,但新的故事,可能才刚刚开始。

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