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
0

0

收藏

分享

这些自愿放弃国籍的中国人,不料日本也不要他们,沦为无国籍黑户

IOCOscar6 · 昨天 13:05
世界这么大,归属有时候反而变成了最奢侈的东西。你说,钱也好,荣华也罢,到头来还是得有个地方能落脚。可偏偏有些人,一个决定之后,再也找不到方向了——不是被某个国家拒之门外,就是进不了哪个门,连孩子都成了“无根之人”。李文彪、陈福坡,他们的故事,说出来让人心里堵得慌——那种夹缝里的活法,大多数人哪见过。
1.jpeg

李文彪,今年56岁,说起来也不算老,但脸上的沟壑和日本海风把他磨得像条老鱼。他在日本已经待了14年,说是生活,其实更像漂着。每天他煮着清汤鱼头,配上一点老家的咸菜——咸菜是老上海妈寄来的,后来也断了。他在东京的小房子里一坐就是一天,鱼头的腥味和腌菜的辣味搅在一起,外人怎么能懂?他妈九十多了,守着老房子。07年走的,在牌位前挂着一幅老照片,李文彪哭得像个孩子,“惨惨柴门风雪夜,有子不如无。”这些年不管梦回几次,醒来还是一个人在风里。说开了,就是国籍这件事弄丢了,什么都跟着没了。亲戚,身份,甚至归属的权利——这些东西,失去那一刻才懂得,原来比什么都重。
李文彪出生在上海,年轻时候也拽得很,还去玻利维亚混了几年,给自己办了本护照。后来觉得南美和自己总是隔着什么,三十好几又去了日本,说是机缘,但归根到底,还是那点想“过点新日子”。也就是这一回,他把中国国籍给注销了,想着日本能容身,可日本一看这簿子,不当自家人也不认你。玻利维亚那边更懒得管。结果呢?三不管地带的尴尬,打工不让,保险没份,卡都办不起。签证一过期,李文彪就成了“黑户”,没有国家认你,世界这么宽,哪都去不得。
2.jpeg

你说这样的人哪里去混?李文彪只能绕到横滨中华街躲着,那里比东京的神经松一点,附近的华人也有碰到同病相怜的。说实话,谁也不是什么正儿八经的日子,每天都像在走钢丝,提心吊胆怕被查,怕有天警察上门。“黑户”没人要,他心里是有悔,只是这种悔,不能回头,只能熬着。自己攒了点钱,开了家推拿馆,门口贴着个大大的“正宗中华”,有点讽刺。说白了,他现在已经没权找老婆、领证、甚至做朋友。孤零零的过日子,偶尔在公园打打太极拳,碰碰熟面孔,连个能聊天的人都不敢交太深,说出去谁认你?无国籍,每一天都在等,等批准,等入籍,等着能变回一个真正的普通人。心里那些轻狂少年气,早都晾在雨里了。最大的遗憾?母亲走了,他连送终的资格都没。他是家里的老大,这口气压在胸口十四年,抬头望天,觉得连风都是冷的。像他这样的,横滨、神户都一堆,都是影子里的生活,沉了不知多少无声的故事。
再说陈福坡。老人家今年88了,当年也是热血青年。老家在福建,解放战争那阵,家里全员丢了家当,逃去台湾。那个年代啊,奔命才是主旋律。日本战后恢复,机会多,他就去留学,谁知道七十年代东风突变——中日建交,日本和台湾那头断了来往。他得做个选择,要么重回中国,要么彻底变日本人。陈福坡和太太天天争,祖国是心头牵挂,日本是现实安稳,两边都不舍。他们一横心,什么都要放弃,不当中国人,也不做日本人。结果成了“无国籍”,那个年代“世界孤儿”概念还不被人重视,可他们很快就尝到苦果。
3.jpeg

好在那时候日本移民政策还没那么死心眼,陈福坡早到了,沾了点边,居住资格算是“混”了下来,还攒下一家饭馆。有了点钱,带着太太和一岁女儿,混进横滨那片中华街。饭馆是家,可眼泪却是门外水。孩子上学,被查身份,邻居有意无意冷言几句,谁都知道他们不是“真正的日本人”,也不是“正宗的中国人”——夹在两个世界,像是没人承认的影子。
陈福坡的女儿,陈天玺,后来长大了,日语溜得像本地人,可心里一直有个结。她二十多岁那会,听说台湾还有亲戚,硬是要回去看看。手续上撞壁,被拒之门外;再跑回日本,去递材料,也被卡在关口。她背着包,站在机场里迷茫又愤怒,想不明白:自己什么都拼了,可在哪都是外人。说实话,这种无根的感受用什么语言都很难说清,只有经历的人才懂。这孩子后来勉勉强强在老父的关系下才进了日本,但这事烙进骨子里了。
4.jpeg

你要说无国籍的人在日本有多少?一千五,按官方说。可街头巷尾、工厂角落,怕是多得很。陈家的三代,如今已经二十五口人,有孩子、孙子,大家庭说是热闹,其实每个人心里都空荡荡的,怕被问出生地,怕查身份,一个个都带点“游民”的影子。陈天玺有天跟我说,她小时候最羡慕同学随父母回国探亲,自己永远是“站在关外”的人。
你看,这些年,国籍能带来的不只是户口本、社保、公积金这些实在的东西,更是那种能让你名正言顺回家的底气。不归属,就是漂,有血有泪的漂。父辈为赚钱、为机会,把家赌进了无人问津的冷宫,后代却要带着这份无奈过一辈子。李文彪、陈福坡他们有过得意,如今剩下的只是失落、遗憾,还不敢跟人诉说。他们为两岸三地奔波,到最后,连自己的根都埋丢了。
5.jpeg

我们经常说“子不嫌母丑,狗不嫌家贫”。其实归根结底,是人需要家,哪怕它不够富有,也得容你走得出去、回得进来。拿着护照、身份证,走在大街上,每一天的自由都得有凭有据。这样的小事,我们习以为常,可对这类“无国籍”的人来说,却是一生都追不到的梦。
也许我们该问问自己,到底什么才叫有国有家?亲情还是身份,钱还是根?世界很大,可没有归属时,每一阵风都像是海上漂来的陌生味道。有些决定,一旦下了,真的很难回头。李文彪他们的故事就像风雪夜里的柴门,看着热闹,其实门背后冷得很。你说,人活着,什么才最重要?
6.jpeg


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