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
0

0

收藏

分享

放弃中国国籍投靠日本,结果日本不收中国不要,成为夹缝中的黑户

admin · 昨天 13:07
李文彪——嫌弃祖国的上海人,变成日本不要、中国不收的黑户
1.jpeg

二十年前吧,你说身边谁突然移民、谁家亲戚“去了国外”,总能引起一阵议论。大家嘴上说着羡慕,心里想的可能是:“这玩意是真好还是瞎折腾?”都说外国月亮圆,可到底多圆,也没人敢拍胸口打包票。李文彪,人到中年,家里有余钱,工作顺风顺水,就是不安分。他那几年,顶着个外企高管的身份,却偏偏看不顺眼生养自己的土地。
谁能想到,改革开放吹起来的风,不只带来了机会,还搅得人心思不安。本来嘛,李文彪在上海出生,1952年的事了。家里算是优渥,有个稳当的工薪阶层父母——不是那种靠天吃饭的庄稼人。可以说,他从小就不缺啥,生活里有些小清高,也带着点自信(或许是优越)。
2.jpeg

说起来,这种家庭环境啊,既开眼界又容易让人心气高。李文彪被家里捧在手心里,读书一路顺风,重点高中、重点大学,捧到外资企业当了管理层。那会儿,外资企业工资高得离谱,加上聪明能干,日子过得真是纸醉金迷。上海九十年代,那一年,李文彪家里已经有了彩电和小洋房——不是大多数人能想象的生活。
不过,你要问他是不是就此心满意足,那还真不一定。人呀,很难学会知足。李文彪其实更像是心里有点不屑,觉得国内的发展慢,生活还不够“高级”。每次公司那些外国同事来访,描述的国外生活就是富足、自由、井井有条,听得他心动不已——到底是谁不想当那个“人人富足”的上等人呢?
3.jpeg

九十年代,崇洋的风气很重,李文彪身边成批人往国外跑,有时候街坊讨论,都觉得“去国外才是赶上了好时候”。李文彪这心思,越听越上头。想法憋久了就变成了行动,1995年一横心,家底变卖,和父母一顿说辞后,执意离开上海,跑到南美玻利维亚,心里想着这一趟能翻出什么大浪花。
其实李家父母那辈,被苦难和理想“咬”得紧,对新中国和民族认同感很强。他们希望儿子能好好安稳过日子——可到了李文彪这一辈,亲情、感情,都让人说翻就翻,终究拗不过内心那个“国外更好”的执念。人到壮年,李文彪不听劝,一意孤行,甚至到最后说的也是“我就是要体验世界的好生活”,能狠起心来甩下一切,剩下父母眼泪掉得都干了。
4.jpeg

他刚到玻利维亚,带着满满的热情和滤镜。异国餐桌、陌生街景,刚开始真让他有点新鲜劲。他想着拿着国内带来的资金,要在玻利维亚干一番大事业,过上更“洋气”的生活。可惜,初到的兴奋不敌生活里的琐碎。办理了玻利维亚国籍,正式把中国身份划拉了出去——那一刻他肯定没细想后路。
时间不会一直给你“新鲜感”。玻利维亚的现实很快就反噬了他的幻想。语言虽学过一阵子,真要用上却总是卡壳,商业环境和中国差得远,制度混乱,压根做不成什么大买卖。李文彪的资金开始见底,事业没起来,生活也变得鸡零狗碎,吃饭都不习惯。玻利维亚主食和国内格格不入,这点小事本来不起眼,日子一久就变成压垮骆驼的稻草。
5.jpeg

李文彪当初的一腔豪情,现在只能自个儿咽下。他明知道外人看他还不错,内心却苦涩难言。后来回想那些外企同事,自己嘴里夸得天花乱坠的国外生活,其实背后也有不少难以言说的苦。
经历了新鲜到困顿,他并没有后悔中国。他反而归咎于玻利维亚不够发达。觉得自己该去“真正的发达国家”。这一次想法又转向了日本——那几年,日本的发展被中国白领津津乐道,什么街道一尘不染,什么下水道比家里还干净。李文彪对此心驰神往,觉得自己应该去更高级的地方。
6.jpeg

一逢出差日本,望见整洁的街道与繁华的都市,再加上外界各种美化日本的传闻,心里那点执念又“熊熊燃烧”,日本国籍也成了李文彪的新梦想。家里偶尔给他提上海的发展,他压根不愿意听进一句,一心一意扑到外面去了。
但理想和现实,一向就是两码事。李文彪倒腾了许久,日本没有批准他转国籍,玻利维亚也不给他“抽身”,人到中年进退维谷。既没有发达国家的身份,也丢了在玻利维亚的稳定,漂流到日本却成了黑户。此时老家在上海的生活,已经一年比一年好起来,他却无路可归。
7.jpeg

最戳心的,还是母亲临终时候。九十多岁的老人守著儿子的名字,盼啊盼,也没能见上一面。李文彪回去求大使馆,说什么痛哭流涕,可这种事情大多“无能为力”。没身份过不了边检,祖国一纸规定,他不再是自己人。隔着遥远的日子,母亲走了,李文彪的悔恨堵在胸口。其实,命运就是那么拧巴,年轻时你觉得什么都能自己掌控,等到真需要归宿,才发现早已是身外之人。
后来2010年他在日本得了居留许可,终于有了点落脚。隔了一年,他才回到中国。日子已经不复当年光景,人生也是走过一大圈,不管再怎么努力,也难回头。
8.jpeg

李文彪这一路折腾,像是给所有“崇洋”风气做了个反例——外国的月亮也许并不比家里的仔细,更不一定圆。中国这些年转眼成了世界第二经济体,有些人像钱学森那样选择回来,为国家出力。也有像李文彪这般人,跑出去多少年,没能守住和家人的温情,也没能等到梦想的生活。
这故事讲到最后,谁也说不清到底该怎么做才是“对的”。人心复杂,社会变化更快。也许下一个李文彪,会不一样?
9.jpeg

反正啊,过日子这事,没有一把尺子量得准。选择什么人生,谁又能不犯点错呢?

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立即登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