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早刷手机,#全智贤品牌方集体撤约# 直接冲上热搜前三,24小时内海蓝之谜、PIAGET伯爵紧急下架代言物料的消息,让不少网友直呼“解气”。
但更让人捏把汗的是——国际大牌LV的态度,至今成谜。这场由“辱华争议剧”掀起的抵制风波,为何能在24小时内引爆全网?明星、品牌与市场的关系,又藏着哪些值得细品的真相?
事情要从全智贤新剧《暴风圈》说起。有观众发现,剧中不仅将中国刻画成“战争拥护者”,更有一幕会议场景中,地毯设计与中国国旗高度相似——红黄配色、五角星元素,瞬间刺痛了无数网友的民族情感。
“我们经历过什么,历史记得最清楚”“吃中国饭砸中国锅,真当观众好糊弄?”评论区的愤怒,从昨晚开始就没停过。
抵制潮来得又快又猛。有网友翻出全智贤早年与李冰冰的采访视频:李冰冰全程微笑配合,她却全程冷脸,当时被说“耍大牌”,如今再看更像“态度早有端倪”;还有人统计,全智贤超70%的商业代言依赖中国市场,从高奢珠宝到美妆顶流,哪一样不是中国消费者在买单?
“一边赚着我们的钱,一边拍辱华剧,凭什么惯着?”这条获赞20万的评论,说出了大多数人的心声。
品牌方的反应,成了这场风波的“试金石”。海蓝之谜、PIAGET伯爵率先行动,连夜下架所有全智贤相关宣传物料,评论区瞬间被“支持品牌明辨是非”的留言刷屏;某国产美妆品牌虽未直接合作,也发声明强调“坚决抵制任何伤害民族感情的行为”。
但最受关注的,还是LV——这个在中国拥有庞大消费群体的国际大牌,至今未删除全智贤的代言内容。网友急了:“是觉得中国消费者离不开LV?还是在等舆论降温?”
2025年的消费者,早就不是“只看明星脸”的阶段了。打开今日头条热榜,#明星失德品牌该担责吗# 阅读量破2亿,评论里一条高赞回复说得直白:“品牌选代言人,难道不看品行?出了事装聋作哑,消费者凭什么继续买账?”
这两年,从“代言人不当言论”到“明星塌房”,品牌“火速切割”已成常态,LV的沉默,反而显得格外刺眼——是相信“奢侈品有刚需”,还是低估了网友的抵制决心?
更值得玩味的,是全智贤的“双面人生”。
当年《来自星星的你》火遍中国,她塑造的“千颂伊”成了无数人心中的“女神”,甚至有人为她学韩语、买同款。
可这些年,她在中国赚得盆满钵满,却鲜少公开表达对中国市场的感谢;《王国》里默认“病毒来自中国”的争议台词,她没发声;如今《暴风圈》的辱华情节,她也没道歉。
网友说得扎心:“以前觉得她是‘高冷女神’,现在才明白,是‘眼里只有钱’。”
这场风波,本质上是一场“市场选择”的觉醒。
当网友发现“明星的光环”盖不住“价值观的偏差”,当消费者用“不买账”给品牌划清底线,这传递的信号再明确不过:中国市场,容不得“吃里扒外”的明星;中国消费者,更不会为“伤害民族感情”的行为买单。
截至发稿,LV的官方微博仍挂着全智贤的代言海报,但评论区已经被“撤下辱华艺人”的留言淹没。
有网友算了笔账:如果LV坚持不表态,按中国区年销售额300亿计算,只要10%的消费者抵制,损失就是30亿——这比“保代言”的风险大得多。LV到底会不会“趋利避害”?
这场风波的后续,或许能给所有明星和品牌上一堂“价值观课”。
最后想说:明星的“商业价值”,从来都和“道德分”挂钩。你尊重市场,市场才会捧你;你伤害感情,市场自然会用脚投票。
全智贤的今天,何尝不是给所有“赚中国钱却踩中国线”的明星提了个醒?而LV的选择,更像一面镜子——照见品牌对中国市场的诚意,也照见消费者对“底线”的坚守。#秋日生活打卡季#
内容来源于51吃瓜网友投稿 |